唯独宝玉每次听信时都咳声叹气,感叹好好一个女儿家不在闺阁中享用荣华,怎么偏偏像个男子浊物一般关心外面的事。
大家只当他是发疯胡言,除了元春时常教诲,没人在意宝玉怎么想。
黛玉说的这些事对贾琏的帮助尤其大,他六月就要跟王熙凤成亲了,家里为了名头上好看,给他捐了个正五品同知。
贾琏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见小妹信中写到姑父在任上挥斥方遒,治理地方,心里跟长了草似的,恨不得把官职换成七品县令,只为了能有个地方让他一展才干。
他这个想法刚一成型,贾赦贾政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就被贾老太太拦了下来,老东西哭天抹泪的报怨孙子不孝顺,要离家舍她而去。
贾琏不敢跟祖母硬顶,包括贾赦也只得呵斥儿子不可再生出离家的念头,他只好把这个想法深埋在心里。
以贾老太太的见识和想法,儿孙都要拢在身边,听她的指挥才能心中安稳,一旦放出去就会如同贾敏一般,不仅不听命令,还跟两个庶出的孽障来往,她想起来就气恼得不行。
死丫头把跟过去的陪房都打发掉了,林家的事她如今是一丝风声也听不到,想施加影响都没人可用,真真可恶至极。
还有黛玉那个小东西,在外头养的孩子就是亲热不起来,无论送过去多少好东西都一副爱搭不理的样子,跟她这个外祖母还不如跟几个姐妹亲近。
琏儿这次的事也是从她的来信引起的,母女两个一起给她添堵就算了,毕竟是泼出去的水,她是绝不会允许自家人也脱离掌控的。
贾老太太想到远在济南的女儿外孙女就气不打一处来,却不知经由此事贾赦父子俩对她也有了心结,虽然面上看不出来,芥蒂已然深深埋下,端看日后如何爆发出来了。
黛玉写信的目的就是恶心贾宝玉,新皇登基以后,贾家的生存环境就会日渐艰难,哪怕有元春这个皇妃在,他们也会慢慢被勋贵阶层边缘化。
那时林家和王家就是他们唯二的救命稻草,是死活也要绑到自家战车上的。
王家本来就是姻亲,捆绑林家他们能使用的手段也只有结亲这一种办法。
黛玉要做的就是让贾宝玉厌恶自己,这还只是第一步,以后她还有更多手段让贾老太太也不敢轻易招惹,且等着好了。
第30章 第三十章
不说黛玉心里是如何打算的, 贾琏自打有了干一番事业的想法,心里就跟长了草似的,偏偏老太太十分不愿, 父亲贾赦也帮不上忙, 让他心中非常苦闷。
贾琏的心事在家里无人倾述, 唯恐露出不满让人传到老太太耳中, 到时又免不了一场哭闹是非。
正巧端午前家里派他到王家送节礼, 见到了未婚妻王熙凤, 这才有人可以倾吐。
王熙凤是王家的长房嫡女, 父亲是王氏一族的族长, 亲叔是自入仕以来便平步青云, 如今官居从一品, 九门提都的王子腾。
王家是勋贵之族,家中又有人身居高位, 身份十分显贵,以凤姐儿的出身想嫁入皇室也有资格了。
奈何家里在京中扒拉一圈,就没发现适龄的合适人选,身份高的人品都不如贾琏,有能为的出身又无法入眼,挑来挑去反倒越看贾琏越顺眼了。
加上太子又有收王家女当侧妃以巩固势力的想法, 以王子腾的奸滑,就算投靠太子也不会把全部身家压到一人身上, 只得以亲上加亲为由将凤姐儿嫁入贾家。
因王子腾没有子嗣, 自小就把侄女当成男儿教养, 凤姐儿在家中地位与黛玉一般无二, 连胞兄王仁都要靠后。
以她的见识自是看不上贾琏这个纨绔,听闻他来送节礼, 母亲和婶娘又都忙着,便亲自出面接待了。
贾琏性格中有个好处,就是从不轻视女子,在原著中他对凤姐儿多有忍让,毫不介意妻子在家中比自己能干得人心。
自身私生活混乱也就无所谓尤二姐是否贞洁,对她的过去从不斤斤计较,人都说贾宝玉是闺中之友,在某些方面贾琏也不遑多让。
他见未婚妻出面接待自己,非但没觉得失了礼数,反倒欣喜有了可以商量之人。
王熙凤过去只当贾琏是跟自家兄长一样的纨绔,没想到他心中却是有些成算,愿意上进的人。
她心里也热络起来,捐的官品级再高也无法为妻子请封,哪怕是个七品敕命,她也是有了朝堂敕封的人,比白身强出不知多少倍去。
听说贾家老太太的反应,凤姐儿在心中冷笑,不过是压着大房抬二房,在家里端着两边抬高自己的手段罢了,她家老太太在时何尝不是如此。
凤姐儿让贾琏稍安勿躁,她这边先跟叔父商量一下,让他也给济南的姑父去信,请家里最有能为的两位长辈合力帮忙想个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