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灯光见奶娘的脸色焦急,想到她的小儿子仅比自己大二十多天,便让她不用在跟前侍候了,回去照顾孩子吧。
贾敏和奶娘都笑了起来,贾敏让她带些糕点回去,孩子要是惊着了好哄他。
奶娘福身退了出去,贾敏把宝贝女儿抱在怀里,疼爱的亲了又亲,黛玉被亲得咯咯直笑,娘俩抱在一起说了好一会儿体己话才又睡着。
起床时气温依旧很低,阳光却很充足,天上一丝云彩也无,满目雪白晃得人眼睛疼。
面对如此反常的气候,乐清也没空给黛玉上课了,跑去衙门帮林海处理事务,还自请加入去各县视察灾情的队伍。
黛玉担心小老头冻病了,去库房找出两件毛皮斗篷给他带上,又安排了马夫家丁沿途照顾。
把人送出家门,黛玉回来后跟娘亲感叹,这样忧国爱民的好官因排挤在官场待不下去,反倒是那起子奸佞小人混得风声水起,长此以往可如何是好?
贾敏见女儿小孩儿家家的就知道忧国忧民长吁短叹了,好笑之余又想起一件事。
她让丫头拿出前两天送来的上旬邸报,指着最后一页中间的名字,笑道,“无良之人自有天收,你看这世道还是公平的。”
黛玉见贾化二字被写在获罪罢官的名单上,喜道,“那混账被罢官了?这个好消息应该尽快告诉先生才是。”
提到乐先生,贾敏不禁摇头叹道,“他要是能收敛下脾气,在位上看着狗官被免才痛快,如今说什么都晚了,也不知要等到何时才有机会起复。”
黛玉却有不同的看法,“以先生的脾气,就算起复了也是继续四处碰壁,贾化能被弹劾是因为后台不够硬,像他那样的酷吏多着呢,娘亲见谁被一抹到底了?
况且先生的年纪也大了,好生保养还能多护着乐姐姐几年,他的心思也不在名利上头,与其自己混迹官场,还不如跟在爹爹身边更能为百姓做些实事。”
她话音刚落,林海就在门口笑道,“我儿怎知跟着为父就能为百姓做实事了?万一我也贪酷作恶,乐先生启不是要为虎作伥么?”
娘俩没想到林海会在正忙时回来,赶紧让人帮他脱下外面的斗篷,换上便鞋,再倒上热茶,把人安置妥当了才接着说话。
黛玉笑道,“我家的底子外人不知深浅,我还能不知道了,贪那点三瓜两枣的还不够费事的,爹爹才懒得做那样的事。”
林海大笑,“着啊,以后谁再弹劾我搜刮民脂,就这么怼回去,气死他们。”
第29章 第二十九章
林海半夜就起来忙碌, 这会儿已经累到不行了,他嫌在衙门里休息不踏实,便回到家中, 在妻女身边睡足了一个时辰, 才又精神抖擞的回前头办公去。
黛玉见爹爹睡熟了, 便蹑手蹑脚出来, 跟林福打听外头的受灾情况。
因半夜降温时通知及时, 城里并没有冻死冻伤的情况发生, 济南府下辖各县也都在育苗阶段, 还没正式春耕, 因此损失也可以忽略不计。
现在忙的主要是因道路受阻, 来往行商的安置以及货物损失统计。
说到行商黛玉就想起曾经的错误认知, 她之前以为能南来北往贩卖货品的都是像薛家那样的豪商,或是古代的快递公司镖局这类以运输为主的商业组织。
在一次跟乐先生闲聊时才知道, 原来四处走货的大多是小商贩,将商品从南运到北不过是赚个辛苦钱,有时一车货就是全部身家,丢失了就得在路边找个地方上吊去。
这类人大多是没有土地的散户,全指望跑商赚了钱置办几分家业,只要能在家乡买下二三十亩地, 就不会再担着风险出来跑了。
想到货物丢了一些小商户就得上吊,黛玉轻轻打了个寒颤, 要论生存的困难指数, 古代绝对比现代高出百倍不止, 不仅医疗手段差出几个太阳系, 也没有任何福利待遇可言。
就算在没有战乱的时代,也得承担各种徭役杂税, 还要忍受无良的仕族和豪奴压迫。
即便如原著中的黛玉那般,投生到巨富仕宦之家,没有父母保护也要落得个泪尽而亡的下场,死时才十六岁,正是花朵一般的年纪。
以黛玉的绝顶聪慧,放在她上辈子就是顶级学霸,文坛巨匠一类的大人物,在这里只能受困在闺阁,连主宰自身命运的权力都没有。
吴彧三兄弟一早就带家丁出门,去城中善堂送柴扫雪,回来给长辈省安时就见小妹坐在外廊台阶上叹气,一件大红滚着白兔毛的小斗篷紧紧裹在身上,越发显得她唇红齿白,雪团儿一般。
他们进正院前就被守门的嬷嬷提醒老爷正在歇觉,见小妹这副愁容不展的样子都觉得可乐,便凑上前轻声逗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