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坐的有十来人,见小公子如此有礼,都笑着拱手道谢,还有打听这么大的猫和那么小的马是从何处得来的,吴彧三兄弟便笑着跟众人攀谈起来。
林海和二叔在旁边含笑看着,并不阻止孩子们与外人交往,只让店家为跟来的下人准备吃食。
他们则是吃从家里自带的东西,连茶水都是用大铜壶盛着的,不敢让孩子们接触乡村野店里的食物。
黛玉在向众人环抱赔礼时,看到一个癞头和尚坐在茶棚边,盯着她双手不停比划,像是在起乩问卜,越比划他的眉头皱得越深。
黛玉眉梢微挑,没想到会在此处遇到这号人物,癞头和尚,跛足道人,是送通灵宝玉下界的茫茫大士和妙妙真人在人间的化身,两人也被红楼迷戏称为送装备加拐人小分队。
她在这个世界也有三年多了,从未见过与怪力乱神相关的事情,爹娘虽然拜佛崇道,与上辈子喜欢拜神的人也相差无几,完全是例行公事,临时抱佛脚,图个心里安慰罢了。
要是真有人蹦到眼前称自己是神仙,当成骗子抓起来下大牢的可能性更高一些。
黛玉坐在茶棚里吃午饭,余光却在观察角落里的和尚,见他比划到指头打结才停下,两眼无神的看着茶棚顶,像是受到多大打击一样。
她心中好笑,不知这位的道行如何,她比原著里的黛玉早出生两天,命数必然大为迥异,很好奇他能算出什么来。
就在车队再次启程时,癞头和尚也追了出来,护卫的家丁把他挡住,他就离着老远大喊,“敢问这位女公子的生辰是哪天?为何我什么也算不出来?”
吴彧都气笑了,“你自己的道行不行,算不出来反倒要怪我家小妹生错了日子吗?”
林海挥手让家丁把人挡住,车队通过后才把他放开,留下癞头和尚坐在路边郁闷的画圈圈。
天黑前他们赶到益都县,在城外客栈住了一晚,第二天才登门拜访岳乐老先生。
乐清家在城内一处小巷子里,周围住的都是平常人家,只有他家的大门是黑色木质的,表明此间主人是仕宦书香门第。
外管家林生上前敲门,里面先是响起小奶狗的叫声,引来花花不屑的喷气。
随后才是脚步声,一个清冷的声音对外询问,“谁啊?”
林海笑道,“晚辈林海,听闻乐老先生在此居住,特携家眷前来拜访。”
木门被一位乌发长眉的老者打开,他先是被门外众多人吓了一跳,随后才看向面前气度轩昂的男子,疑惑道,“林海?济南府知府?”
林海拱手道,“正是在下,乐老先生有礼了。”
乐清不知这位出身不凡,简在帝心的大人物,为何会素服找上自己这个致仕之人,可即便心中再不解,失礼之事却是做不出来的。
他将大门打开,侧身请客人进门,无论来者所为何事,总不好把人拒之门外吧。
第27章 第二十七章
乐清家是个二进小院,只一道砖墙将内外宅区分开来。
外院停了辆小巧马车,旁边棚子里养了只驴子,被打理得干干净净油光水滑的,发现有陌生人进来也不害怕,看人的目光十分柔和。
这种外宅是无法待客的,林海见要进内宅,便向乐清告了声打扰,把跟来的家丁留在外宅,他同二哥才带着四个孩子进入二门。
内宅是三间正房加三间东厢房,中间夹着个小耳房,有两架绣案摆在院子里,上面是红底金线绣的吉服,还有针线别在绣品上,显然是内眷受到惊扰刚刚离开。
林海刚想再次道扰,一名衣着利落的老妇人端着茶盘从正房里走出来,看到来人众多她脸上的笑容一滞,再笑时就带上了几分尴尬。
黛玉扫了眼她手中的茶盘就知道为什么了,那上面只有四个白瓷茶杯是一套的,还有个粗瓷的独占一方。
仅一只不成套的还能说是主人惯常用的,再添几个不一样的就太失礼了。
黛玉拉着张绎来到绣架前,惊叹道,“好漂亮的金凤凰,比画的都漂亮。”
要论机灵张译远超两位兄长,见黛玉的眼色扫向茶盘便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就蹲在绣架前欣赏绣品,摆明了不想进客房参与大人的事。
乐家待客的窘迫被两个孩子轻松化解,双方初次见面的生疏感也减少了些许。
乐清把客人让进东厢书房,整整三屋子的书让四个读书人惊喜非常,有藏书当作引子展开话题,书房里几人相谈甚欢,气氛也变得融洽起来。
乐清太太送过了茶水,便拿出椅子和果子招待院子里的两个小客人。
黛玉看着精美的刺绣心中羡慕,她对女红的天赋连普通都算不上,只有剪裁衣服学得还行,其余全部一塌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