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则当年这支笔留下“画龙点睛”的典故,并不是指那南朝画师张僧繇真有法术,只是说他画艺出众,下笔有神,给寺庙壁画上的龙点了眼睛,那龙就如同活了一般。结果民间闲人一瞎传,就成了这支笔的神力把龙点活,结果那条龙腾空而去。倒是成就了一段脍炙人口的好故事,若只是说画师技艺出众,老百姓大概也不爱传了。
王胜扯开胸前衣襟,突然用小刀猛刺胸前,再将那笔蘸了自己血,就去点那龙的眼睛。那石头龙倒是活灵活现,角上还系了一块黄绸子。下面侍卫亲军和曹皇后只能干着急,因为并没有弓箭阻止他。刚才王胜借着帽妖一闪就上去,也唬住不少人,只有徐冲沈括知道,无非是用他的那个爪钩。
“赵受命、兴于宋、世七百、九九定、客星出、国祚休、鸱吻毁、四世亡!”
王胜大笑着念出这首儿歌,手上不停,去点那龙睛。他对自己可算是狠,胸口鲜血流出,也还能笑得出来。这首儿歌前四句,是当年天书降下时写在包裹天书的黄绸子上的,后面四句不知道是不是他胡诌出来的,然而却很符合弥勒教一贯的套路。他们总是童谣与神迹齐出,达到最佳的蛊惑人心的效果,然而现在只有童谣,神迹还未出现。如果刚才一闪而过的帽妖不算的话。
有人从附近搬来的梯子,搭在了这左承天祥符门的飞檐下,亲军们开始向上爬。
沈括瞪大眼睛看着上面,眼看什么也没发生。那王胜自戕,已然脸色发白快不行了,这到底是唱哪出?
却见那条龙突然开始有了变化,那双眼睛开始发红。
沈括知道,又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了。
那条龙开始抖动,并左右摇晃,似乎要从屋檐上挣脱出来。眼看着它身上的石头鳞片崩裂开,露出透亮的微微发红的鳞片。
它在复活?
沈括一时僵在原地。他知道又有怪异无解的事情要来了。
那条龙挣扎着从屋檐上跃起,眼看前半身已经脱出了房脊。
王胜的笑声越来越虚弱,他边上的龙却要飞升一般。
“龙载的宋祚,便灭于今日。”
他举刀向那龙头砍去。
这龙中刀瞬间燃烧起来,转眼就成了浴火的金龙。
所有人都看着这条火中挣扎的龙飞腾不起,转而烧成一团火。
从下面爬上的侍卫亲军刚露头,就被眼前这一幕惊呆了,即便王胜已然躺在屋檐上奄奄一息也不敢上前抓他,只因为他身后垂死乱扭的龙。
第108章 师傅回来了
六月十八 寅正
那条火龙痛苦尖啸着,终于从屋脊上挣脱出来,它腾空而起,然而没有飞起多高,脖子上被砍中处就喷出火焰。
它就这么哀鸣着,在众人头上爆炸,炸成了碎片,如同一片绚烂的烟花。
官家躲在崇政殿外,在一群太监簇拥下,清楚看到了这一幕。
这是一个足够让他心死的场面。就在客星照耀下,那条曾经承载了大宋天命的鸱吻复活,随即被杀死了。那个潜入深宫的刺客甚至没有向自己行刺,而是杀死了这条龙。可见他的目标甚至不是皇帝,而是大宋的天命。
自他年幼时,章献太后就曾非常隐晦地告诫过他——先帝一生最大的疏失,就是乱用了天命,结果搞的天怒人怨,几乎断送了大宋。
彰献太后显然是知道整件事情的,然而又从来没将整件事讲的太过清楚,她当然深谙为政之道,就是高位者永远不能把一件事讲得太清楚。所以官家自幼对天书一事也是八九分不信,只当是一场政治博弈。至于天命,他仍然是信的。自董仲舒以来,天人感应的游戏,仍然微妙地维系着君臣之间的博弈。
先帝搞出的天书事件本身倒是没引起民间太多的怀疑,实际上百姓一直都很热衷这类光怪陆离的故事,即便有质疑的声音,也很快被淹没了。
根本性的问题在于先帝打开了一扇充满诱惑却又未知的门,他确实暂时靠这卷天书压制住了反对派,几乎跳出了君臣之间的博弈规则,但是也给反对派提了醒。所以,潜在的对手有样学样只是迟早的问题。
果然,天书后不久,帽妖便出现在南北两京造成了恐慌。新的政治制衡以一种恐怖而又滑稽的面目出现了。制衡君权的生态位并不会空缺。你这里伪借祥瑞和天命,他那里便假造灾异和失德。你想要吹嘘仁政强推新政,他就逼着你罪己认错,让新政胎死腹中。
政治对手不会凭空消失,只是互相升级了玩法。这场上层的恶斗引入怪力乱神后,将整个大宋搞的乌烟瘴气。
官家登基以来还是自以为警觉于这样的前车之鉴,从未提及过天书或者天命,他深知只要用它们,便会有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