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己还惊讶, 怎么又来了。
他看到自己做皇帝以后的事。明明有皇阿玛的遗诏在,可是他们都说他这皇帝当得名不正言不顺。
十四接到皇阿玛驾崩的消息, 从西北赶奔回来,见了已是皇帝的胤禛竟然不跪, 还是老八劝他才肯跪下。
胤禛知道,他们都不服。老八、老九, 十四他们都不服,只有十三待自己真心。
明着不敢,暗地里说雍正谋权篡位。
很好,你们如何对朕的,朕就如何对你们。
十三封了王,而老三、老八、老九、老十、十二、十四那些个反对朕的人,革爵的革爵,圈禁的圈禁,要的就是干净利落。
自古来成王败寇,成大事者不拘于小节。
朕就是这样的人!
胤禛还梦到了自己的结局。
在位十三年,传位弘历。
也不错,好歹把皇阿玛留的空壳子填得没那么空了。
就是说,死得太突然了,什么暴毙而亡,呸!朕才不会如此。
只是啊,为什么要那么早就走了,和宝珠儿还没过够呢。
哦,也不是,梦里那个宝珠早就走了,再说她也不是宝珠儿。
那就没事了!
胤禛安然醒来,身旁宝珠睡得正香。
胤禛掀开帷幔,轻轻走了出来。
四周有些黑,有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洒下点点的光。
胤禛心里一时充满了奇异的温柔,在宝珠儿在,真好。明儿要和她搬到园子里去,这样的月光下,还可以和她一起出去走走看。
想到宝珠,胤禛真替自己感到庆幸,所幸遇到的是这样的宝珠儿,不是梦中的那样。
那个梦,或许就是自己没有宝珠儿的前生,今世有了她,自己决不会那样悲苦。
原来。老天待我真的不薄!
弘历也觉察到了皇阿玛的改变。皇阿玛他真的变了,变得对自己更严格了。不但让上书房的老师们教,他自己也亲自下场了,什么帝王之道,什么治国之本等等,等等。
我还只是个孩子啊,求放过呀。
弘历突然羡慕起大哥来,虽然他不是很知道事情到底是怎么样的,但他知道大哥没有死,他正在某个地方活得好好的。要是大哥真没了,额娘和阿玛不会是那个平静样子。
天气渐热,皇帝和皇后便又搬回了圆明园。
看到园子里的杏花村,宝珠不免又想起了弘晖。
这孩子,也不知道到底过得如何,信上总是报喜不报忧。前阵子来信说李瑶快要生了,倒叫人牵挂。
想起大儿子,宝珠是满心的歉意,孩子成亲父母不在身边,这回要生孩子了,也不能在身边。虽然也派了人去,但总不如在自己身边的好。
又想起胤禛最近对弘晖的态度也变了,或许哪天能让孩子回京看看也说不定呢。
宝珠这边惦记着孩子,朝堂上也有事发生。
原来,康熙皇帝驾崩,抚远大将允禵回京奔丧,青海和硕特的罗卜藏丹津便认为有机可乘了。罗卜藏丹津早就心怀不轨,暗中和准噶尔汗国以及青海诸多喇嘛勾结,试图重建和硕特大汗国。如今见机会来了,他便勾结了塔尔寺大喇嘛察罕诺门汗,正式开始反清。
七月里,皇帝派兵部侍郎常寿到青海会见罗卜藏丹津,要求其罢兵。哪知罗卜藏丹津非但不听劝告,反而拘禁了常寿。雍正帝见罗卜藏丹津如此一意孤行,决定派兵平叛。
十月里,雍正帝派川陕总督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带军平叛。十二月,各路大军先后抵达西宁。
两军对站,罗卜藏丹津精锐尽失,眼看着不行了,便想向雍正帝示和。哪知皇帝并不听这些,下令一定要彻底消灭其残余势力。雍正十年正月,征西副将军、参赞大臣岳钟琪领兵平定青海追随罗卜藏丹津的喇嘛,罗卜藏丹津只得逃亡。
此次平叛,从出兵到胜利,仅仅只用了五个月的时间。消息传回京城,一时间士气大振。朝中大臣无不赞扬皇帝用兵如神。
皇帝听了只是笑一笑,你们知道就好!
青海平定后,年羹尧上奏“青海善后事宜十三条”和“禁约青海十二事”,皇帝无不同意,从此,大清真正实现了对青海的行政管辖。
皇帝对此颇是自得,要说平定西藏还有皇阿玛的支持在,这回平定青海可全是自己的决定。也叫那些人看看,朕倒底如何,还说不说自己名不正言不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