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东铮想把四合院在原有的基础上修缮得更加舒适,雕梁画栋,窗户改制,增设地热火墙等,都需要专业人士和懂泥瓦的小工。
算上周长生,20多位知青里会简单木工的有七个,会泥瓦活的有十人,懂管理统计的有一位。
颜东铮了解情况后,去考古系请来位对四合院颇有研究的教授,老爷子带来两位学生,他本人不常来,两位学生来回跑腿,帮忙盯着改建,换瓦,铺砖。
前前后后,忙活20多天,各式违建的小棚子小厨房等均已拆除,地热火墙建成,房上的瓦片换过一遍,门窗翻修完成并刷上新漆。
现在要做的家装和院子的改建。
这些不急,反正短时间内不住人,明清类的家具摆件等物可以一点点收集。
只院子里该种的花呀树的先种上,原来的柿树、枣树、石榴树留着,再种两株葡萄和一些花卉,如丁香、海棠、芍药等。
如此就不需要那么多人了,王大海自己就能搞定。
沐卉一个个给大家结过帐,找到周长生和颜东铮选出来的管理人范明阳,问道:“郊区房子的改建你们接吗?”
周长生惊喜道:“接啊,怎么不接。”
相较于周长生的激动,范明阳就冷静多了:“什么房子,怎么改建有章程吗?”
“这个……”沐卉还不确定秧宝今天有没有买到房,“明天吧,明天我让东铮给你们一个准信。”
“好。”范明阳道,“多谢嫂子。”
送走诸人,眼见时间不早了,颜东铮修好一张方桌,和王大海一起连同其他家具抬进屋,关上门窗,锁上门,三人骑车回家。
路上见有卖风筝的,沐卉跳下自行车后座给几个孩子各挑了一个:“俊彦是不是该去学校了?我看他坐着轮椅都能四处跑了。”
“伤筋动骨一百天,再养养。”男孩子嘛,颜东铮怕他离了大人的视线不老实。
经过站牌,沐卉就听有人叫道:“小卉——”
沐卉偏头看去,惊讶地挑了挑眉,是苏雪。
颜东铮也听到了,一握车闸,长腿支在了路边。
沐卉拿着飞筝下车:“这么晚了,去哪?”
虽然100米外就是棉花胡同,沐卉却不觉得苏雪是来找自己的,认识这么久,苏雪可一次也没有登过门。
俊彦受伤,也就刚住院那几天看过,搬来后,电话都没听她打来一次。
“你家。”苏雪说罢,银白色的高跟鞋哒哒敲击着地面走了过来,新烫的大波浪头上戴了个大红的蝴蝶发箍,大红的连衣裙随风飞扬。晚上有点凉,罩了件白色针织衫,肩背一个国外的名牌包包。
打扮得靓丽又时尚。
沐卉将风铮夹放在车后座上,朝颜东铮摆了下手:“跟宋姐说加俩菜。”
颜东铮微一颔首,骑车先走。
彼时,王大海已经到家。
搁了虫草的老鸭咕噜咕噜地炖在瓦罐里,香飘满院。
陈星海推着板车走了,他答应等会儿过来吃饭。
秧宝又洗了遍手,进厨房跟宋梅香学做小鸡馒头和寿桃。
明天是杨圆圆老师的生日,再加上她快生了,秧宝想做一大一小两个寿桃送她。
宋梅香教她包馅团面,做叶,上色。
开花馒头、小鸡馒头和寿桃蒸上,宋梅香开始做菜,秧宝听到王大海回来,手都没洗就冲了出来:“王伯伯,我爸爸妈妈呢?”
“在后面。”
秧宝撒腿跑出门,远远看到骑车归来的颜东铮,乐得咯咯笑着迎了上去:“爸爸、爸爸——”
隔壁大杂院的李奶奶提着一篮子蒲公英从野外回来,笑道:“哎哟,秧宝掉牙了。”
秧宝一摸脸才发现忘了戴口罩:“李奶奶好。”
“哈哈,害羞了,掉个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你看满胡同有多少豁牙子。”老人孩子到了年纪,哪有不掉牙的。
颜东铮在闺女身旁下车,伸手抱起秧宝,对老太太道:“李大娘去郊外了?”
“嗯,趁着蒲公英还没有老,挖点回来烧汤喝。我挖的多,来,给你们一把。”
邻里嘛,有来有往,颜东铮将自行车靠在腰上,伸手接过放进车篮道了声谢。
“李奶奶,”秧宝揽着爸爸的脖子,笑道,“我跟宋姨学做了小鸡馒头,等会儿给你送几个尝尝。”
“好,李奶奶等着你的小鸡馒头。”
双方就此分开,各自进了家门。
秧宝贴贴爸爸的脸,兴奋地说着自己在朝阳门外买了两座宅子一片空地,还在星海叔叔的废品站淘了块宋代的龙尾鱼子纹蝉形砚:“爸爸你帮我清洗保养一下,我要送给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