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常瞿将将举着一幅画作出现,几人便蜂拥而上,叽叽喳喳个不停。
一位身量与常瞿齐平,眉目清秀,肤色深蜜,身着兰葛布窄袖短褐的学生上前,大胆笑问:“常讲郎,您今日拿的,又是偷偷描摹的哪位大家的东西?”
一听“偷”字,众人哄堂大笑。
这是远麓书院的常事了。
真正的大家名作,都在名门望族之间流传,根本流不到民间。远麓书院却有个绝佳资源,便是有墨惜书斋在背后支援。
墨惜书斋偶尔能在私底下,收到一些短钱人士送来贩卖的,描摹出来的名家大作。远麓书院便得了这个便利,能给这些学生们展示些此类摹本,增加他们的眼界和修养。
众学生笑声不断,常瞿轻咳一声,抬起手臂往下压了压,将他们沸腾的情绪止住。
而后他瞪了少年一眼,捋了捋山羊胡,有些不自在地辩解道:“怎是偷摹呢?借鉴一下而已!且这画啊,在城中早传遍了,我便是去书斋那处描了一幅,只做展示学习之用,不作它途。”
少年恭敬作了一揖,再次笑着道:“常讲郎,门生冒犯了。”
常瞿哼了一声,他这冒犯也不是第一回 了。
他摆摆手,让众人落座,将画作挂在屋柱上,举起戒尺,在画前上下左右轻点,煞有介事地讲解起来。
扶萱抱着书本,从那传出常瞿声音的“闻书堂”经过时,恰巧听到一耳朵“此人惊才绝艳,被誉为现下大梁风华第一人……”
她往前走的步子倏然顿住。
常讲郎这是在讲……谢湛?
出于好奇,扶萱轻手轻脚地往闻书堂走过去,靠在大开的窗牖旁,往里一瞧。
霎时,她便矗立原地,惊地目瞪口呆——
谢湛送她的生辰礼,怎出现在了这里?
扶萱不可置信地揉了揉眼睛,再次定睛看了过去。
※※※※※※※※※※※※※※※※※※※※
作家的话
注 2:“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注2:讲郎:原为讲授经书的官员。《后汉书?儒林传》:“又诏高才生受《古文尚书》……虽不立学官,然皆擢高第为讲郎。”这里是老师的一种称呼。
——
还是上一章末尾说的,希望大家帮忙打打分,书友圈评论一个,谢谢宝贝们!
第43章 第063章 一幅画作
只见挂着的,是一幅纵幅山水画。
远景是云蒸霞蔚,黛山云海,高山有一线曲水,山中树木清淡,画树取疏松之态,笔简意赅;正中是一广深之江,浩瀚辽阔,其中洲渚芦荻,渔舟三两;近景处是一临水凉亭,画风淡淡清幽。凉亭中,一女郎裙裾曳地,仿若铺开成盛开的花朵……
扶萱美眸突睁,不对,女郎旁处,怎还站立着一位男郎?
而且,这画作,粗糙了好几个档次。
再细看留白处的字,也不是那华美而有骨力,透着精致典雅的富贵气,且又不失清新潇洒的谢湛风格。
而是写的……另一首诗?
扶萱有一瞬恍惚。
此画极像,却又不是她手中的那幅《凭江赏春》。
正当她还在云雾缥缈的意识里游移,看不懂眼前这副画的真相时,常瞿讲解的声音继续传来——
“王家七女亦是文采风流,才华横溢,这画的原作,便是她最终完成的。”
“……用写意笔法画山石树木,脱去精勾密皴之习,树干只作简略的双钩,枝叶用墨点草草而成。”
“……山峦用细密柔和的皴线,画出山体的凹凸层次,然后用淡彩,水墨浑染,使之显得湿润融,草木华滋。”(注 2)
“……”
再后的来自常瞿的讲解,扶萱已然听不进去,她脑中只剩“这画是她最终作完”这句在嗡嗡作响。
谢湛赠给自己的画,与王芷怡作完的这幅八成相似,是什么意思?
他画了两幅,一幅给了她,另一幅给了王芷怡么?
给她的是画完的,因知她不会续他的画;给王芷怡的是作一半的,因为她与他才情相当,二人可以合作无间?
她私以为,自个那画里的女郎,是谢湛画的自己。而如今,却在这副画中见到了一双人。
那么,此双人,是他所作?还是她所作?亦或二人一同所为?
指代的,还能是谁和谁?
待下了课堂,扶萱急步上前,叫住常瞿,问道:“常伯,此画上并未有印章,你为何说是谢六郎与王七女郎合画?可是见过原作?”
常瞿微怔,扶女郎与谢六郎有婚约之事他自然知晓,没料到,他关于那合作之画的教学讲解,会被她听了个正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