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看向卫何,吩咐道:“先不要告诉他们实情。”
卫何看着他眼中的决心,大概明白了自家少爷的想法,他重重点头,说道:“是!褚氏要来京都发展,正好趁这次回去,好好准备一下,然后打燕家一个措手不及!”
“没错。”褚临沉赞许地看了他一眼,吩咐道:“帮我收拾东西。”
“好!”卫何应了一声,立即利落地收拾起来。
……
就在他们乘坐返回海城的航班,离开京都的同时,国医院的招新仪式,在国医院大会堂里举行。
招新一直以来都是国医院的大事,不过从没有哪一次,办得像今天这样隆重。
一是,这次招新的人数比往年多,足足有八个人!
二是,沈牧一直不喜欢搞那些场面上的东西,往年只在官方平台上招新公示,就把人给领进来了。但这一次有国主府的授意,要求大办特办。甚至为此还早早地就拨了一笔款下来。
沈牧自然不能违抗上面的旨意。
此刻,国医院大门打开,横幅拉满,应邀来观礼的人员络绎不绝地涌入,也包含京都本地的记者团体。
写着国医院宗旨和迎新标语的巨型氢气球,在上空招摇,足足将国医院绕了一圈。
国医院内部也是布置一新,鲜花、红毯、彩色飘带,处处洋溢着喜庆的蓬勃气息。
第690章 一文不值
众所周知,国医院里没有年龄四十岁以下的。
这所学医者心目中的医学圣地,在外人眼里,曾被戏称为“老年俱乐部”。
暮气沉沉,严肃古板。
今天,却焕然一新!
“铺张、浪费、简直是多此一举!”
沈牧从自己的办公室走出来,朝大会堂走去,嘴里已经批判了好几轮。
他心里吐槽着,有这么大笔钱,拿去请这次的新人涮一顿火锅不香吗?
重要的不是涮火锅,主要是吃火锅的这种形式,有助于国医院的新老成员快速增进感情,也方便了以后的互相合作和交流。
沈牧啧了啧嘴,仿佛已经闻到了火锅的味道。
“院长,这是给这批新人准备的勋章,按照您的示意,五名一等院士,三名实习院士。”
国医院里等级划分明确。
两名正副院长以下,分别是三位长老和数十名院士。
院士也分等级,资历最高、能力最强的为一等。
二等和一等的实力相近,区别就在于进入国医院的时间还不够长,需要积累经验和成就。
三等则是指刚入国医院两三年的新人,他们通过招新考核之后,被认定为有发展潜力,然后在国医院里提升,达到二等或一等水准。
常规的晋升模式,是一级级往上。
当然,也不乏个别能力出众的,可以越级晋升。
比如现在国医院院长沈牧,当初就是从三等直接跨入了一等,后来又担任一年的长老,在上任院长离职前,直接一步登顶,成为国医院的院长。
不过像他这样两连跳的人才毕竟是少数,这几十年来,也只有屈指可数的一两个而已。
以上这些有等级和称谓的,基本上是一入国医院,就一辈子和国医院挂钩了。
唯一的例外是实习院士。
实习,顾名思义,先招进来看看,不合适,走人就是。
只不过这一走,从此就别想再进国医院大门了。
这个实习院士,是沈牧上任后特意增加的,用意很简单:国医院既然是医学圣地,就不能被一些老鼠屎给污染。
招新审核主要看的是报名者的个人简历、医学经历、研究成果……难免有看走眼的时候,这个“实习”的方式,就可以作为一个补充,优胜劣汰,剔除名不副实的人。
沈牧的目光从托盘里的六枚勋章上扫过,每个勋章上除了国医院的标志,还刻着各自的名字,做工精致。
确认无误,他点了点头,“先拿进去吧。”
助手端着托盘先进入大会堂做准备。
沈牧慢悠悠地走在后头。
这时候,另一个穿着长老长袍的老人跟上了他的脚步。
走到并肩处,仿佛闲聊一般开口说道:“沈老,听说你给辛家那丫头划定的是实习院士?”
沈牧斜睨了对方一眼,“小小年纪能进国医院已经是莫大的荣幸了,要学习和历练的地方还多着呢,实习院士不是正好?”
“可是要说年纪的话,那个从国外回来的元落黎,跟辛宝娥的年纪相差不大,你给她的可是三等院士。”
“这就是要看个人实力了!元落黎的资料我仔细看过,包括她写的研究文章,观点新奇、见解独到。这小丫头是个优秀的苗子,倒是跟秦……”
说到这里,沈牧突然就打住了话题,没继续往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