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钱多烧手?嗯?”王思郁瞪了他一眼,“南鱼现在还要发展呢,你把钱都搞了这些东西,南鱼怎么发展,咱们俩以后去喝西北风吧!”
南学林什么都好,就是喜欢逞强。
卫星哪里是说建一个就建一个的?投资数额巨大,但对现在的南鱼来说没什么用处。
“我是觉得你早晚用的上,一步到位也挺好。”
“没有一步到位的事,你先考虑一下南鱼之后的发展吧,灵犀第四代成品定下来了,是不是其他的配套产品也要跟上?”
“对,已经成立了专门的部门负责研发,此外,你觉得万来制作的小游戏怎么样?”
“嗯?挺有意思的,但也没什么特别的吧?”王思郁把不喜欢的胡萝卜片放到南学林餐盘上,“无非就是用娱乐的方式帮助用户熟悉使用鼠标。”
“对,但如果放到手机里呢?现在灵犀的用户已经越来越多,国内就已经超过了十万人,再加上海外用户,游戏的潜在客户是极为庞大的。”
王思郁打量了他几眼,“你现在这副嘴脸真像个资本家,哪里有钱赚往哪里钻。”
“小郁——”南学林无奈极了,“咱们搞研究的,每天都在烧钱,不赚钱我心里慌啊。”
王思郁笑他,“这会儿知道慌了,刚刚谁张嘴就来建一颗卫星的?”
南学林,“目标还是要有的。”
“说不过你,南鱼是不是有专门和上面联系的方式?我的报告都写好了。”
“交给小杨就行。”
1993年9月17日,一篇名为卫星信息传输三模式讨论的论文在德赛斯学术期刊上正式发表,第二天译文就已经从海外传回了国内。
随后南鱼科技研究所认领了论文,说明这是所内高级研究员王思郁独立著作,目前论文中所述成果已经进入了实验检测阶段。
这篇论文在各大研究所、高校内引起轩然大波,如果论文的内容真的可以实现,那么卫星和地球的联系将变得像打电话一样简单。
而且这项技术可以用在载人航天飞船上和空间站上。
也就是说,从此,华国和探索宇宙的奥秘又进了一步。
这时,科研院暗戳戳的发了一些引导性言论,意图让大家以为王思郁是经过科研院内的学习才有这样的成就。
还有些人干脆在国内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了论文,论文内容和王思郁被迫公开的那部分手稿几乎一样。
王思郁看到的时候都气笑了,又写了一篇关于如何产生这个思路以及对未来卫星传输技术发展的见解,发在国内,内容十分清晰且犀利,就差指着科研院的鼻子骂小偷。
科研院这边也不甘示弱,再次发文表示王思郁虽然提供了一定的思路,但主要的内容还是集思广益,大家一起探讨后行程的。
双方这场学术上的骂战持续了大半年之久,最后以王思郁懒得再回应为结束。
而看客们一边看大佬们打架一边疯狂汲取知识,虽然科研院的做法不道德,但这场‘骂战’让国内信息传输研究领域多了很多幼苗。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逐渐过去了,一个领域想要吸引更多的人加入进来,首先要被人们所熟知。
而王思郁和科研院的这场骂战就起到了宣传的作用,持续时间又足够的长。
当然了,虽然最后王思郁懒得理对方,但还是以他全面获胜为结尾。
科研院的‘无理取闹’也让很多人对这里的滤镜破碎,从而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研究所工作。
也是因为这场骂战,上面对王思郁的成果重视了很多,科研院那些老家伙们一个个鬼精鬼精的,不是好东西也不会这么明着都要抢。
反而让上面抗住了压力,打算在正在建造的卫星上搭载这套传输系统。
1994年8月,烈日炎炎,挡不住人们来看大阅兵的热情,终于华国也要像世界亮出拳头。
新闻台所有的新闻都已经停播,全程转播大阅兵现场。
女记者慷慨激昂的说着很多话,气氛十分热闹。
南鱼科技的员工们也都无心工作,一个个抬着脑袋使劲儿的往屏幕那边张望,偶尔交头接耳,“还以为今天看不上了呢。”
“是啊,这可是大阅兵,要是赶不上看现场多可惜。”
“就是屏幕有点远,看起来忒费劲。”
“有的看就不错了,还挑上了,你在家还没这么大的屏幕能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