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投入废太子的怀抱(213)

作者:三川北道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小路人少,许久都没有碰到人,两人的手也没有分开,直到靠近年府,路上的行人增多,谢砚适时放开了路君年的手。

“我通过季远的口述,推测出购买药水的人数和每人购买的数量,以及税收上涨的流水量,算出了大概的敛财量。”

路君年回到年府后将房门关紧,拿出了纸笔在上面算绘,最后收笔,将纸张呈给谢砚看,谢砚在看到最后的结果时也是一惊。

“这么多?”谢砚惊叹,这样的财力都快赶上大元国最繁华的云锦城一年上缴的财税了!甚至跟京城比都不在话下!

“这还没有算上炼场,因为目前我们并不知道炼场具体是做什么的。”路君年将纸张放在烛火上烧掉,说:“他们积财的速度实在太快,且极具目的性,我其实有个大胆的猜测。”

谢砚定定地看着路君年,说:“你是说,招兵买马,兵力储备?”

路君年不敢说这话,是因为有挑拨离间的嫌疑,他怕谢砚会觉得他在离间谢砚跟虞家之间的关系。

谢砚:“胡泉离京城太远,京城的律令传过来要很长时间,而即使传过来了,他们也不一定看得懂。百姓只知涨税,却不知是谁在背后暗调,只会把这些怪罪在朝廷。劳作的人不断减少,果商难做,明明其他商贩也该跟着难做,可整个胡泉的来往交易却仍是一副欣欣向荣的模样,我们刚刚回来的时候,还能看到有人拖着推车来买布匹,即便涨了税,百姓的收入却增加了,所以没有人对涨税有异议。”

“没错。”路君年沉声道:“整个胡泉的交易总是充满了诡异,我进入胡泉的第一日,就曾看到有人将一间胭脂铺整个买空了,且这样诡异的买卖方式不止一次,就好像有人在背后故意操纵这一切,故意买断货物抬高百姓的收入,让百姓对涨税的变化不敏感。”

布匹、胭脂一类的东西,买的多也没有什么问题,因为它们能够放很久,就算自己不用了也可以再次卖出,而瓜果类一旦买的多吃不完就会放坏,那些人并不傻,不会去刻意抬高果商的收入造成自己的损失,而这也成了路君年他们参与整个事件的切入点。

路君年:“一旦这些大买特买的人一夜间全部消失,百姓的收入骤减,造成巨大的心理落差,心里的不平衡会让他们冲动易怒,对事情的判断容易丧失理智,要么如季远一样走上歪门邪路,要么对涨税一事提出抗议,揭竿而起便顺理成章。而此时的主副城主早就准备好了士兵和武器镇压,将这些反抗的百姓一一斩杀,炼场一事已经让一部分胡泉百姓丧失了反抗能力,而暴力镇压再次剿灭一批还有余力反抗的胡泉百姓。”

“等镇压结束,暴乱一事上报朝廷,山高路远,事态失了真,胡泉的收支账面又做得极好,涨税一事根本传不到皇帝耳中,便会被当作一般的流寇反叛处理,根本不会再被过问细节,而那时的胡泉城,已然成了一座空城。”

路君年越说,谢砚面色越是凝重,他缓缓开口:“不是一座空城,而是一座兵城,原本的胡泉百姓全被替换,这座城池表面上还是大元的胡泉城,可也不再属于大元,而是属于主副城主。”

谢砚没再往下说,胡泉城主前往京城参与大朝会,一旦以上他们的猜测都已实施,那么城主很可能在返回胡泉城的途中“意外”死亡,虞有方顺势坐上城主之位,城内的兵马兼备,随时可以一路打向京城,直取要害。

大元国安逸太久了,平静的表象下潜藏了无数的野心,没有人不想坐上那至高无上的位子。

“以上是最坏的结果,但我们不得不以最坏的结果对待这整件事。”路君年说。

谢砚陷入了沉默,不知在思考什么。

第96章

《韩非子.说林上》中曾有一言: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

以象牙做箸之人,必然执犀玉杯,食象豹幼崽,着锦衣九重万针,筑高台广室以居之。

如若虞有方敢以这样的手段剿灭胡泉城百姓,假以时日他攻向其他城池时,必然会使用更为险恶残忍的手段,他能如此残忍地对待无辜的老百姓,肯定也会这么对待阻挡了他路的至亲。

而路君年在意的点是,上一世的这个时候,路恒并没有在胡泉城待多长时间就回了京城,这个时间只够路恒解决自己的家事,并不够他查清虞有方的阴谋,他跟在路恒身边,也没有见路恒长时间离开自己的视野。

而在路恒如约回到京城后,胡泉并没有发生暴乱,这又是为什么?

难道他们推测的方向出现了偏差?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