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国师+番外(171)

作者:想见江南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冼如星虽然也是监军,但她来得晚,打仗这种事儿一直被仇鸾牢牢把控,现在还是头一次能涉及,自然点头同意,于是派了陈二狗领着人与大部队同去。

原本以为不过是一次简单的歼灭战,几个时辰应该就差不多,结果等到天完全黑了,众人才回到营地,并且每个人看上去士气都不高的样子。

冼如星不解,拉过陈二狗询问。

陈二狗面色古怪,支支吾吾将来龙去脉讲了一便,冼如星听完也跟着无语了。

原来这次碰到的蒙古人不少,大概足足有四五百,蒙古人本身骁勇善战,如此算是股比较强悍的势力了。

不过仇鸾领着几乎是七八倍的人马,倒也不怕他们。但在行军过程中,他的排兵布阵极为要命。

现在军帐中,能打仗的大概有两种人,一种是普通士兵,大多是征召入伍,另一种则是由贱籍.少数民族组合而成的杂牌军,这些虽然也是征召,不过大部分是强征或犯了罪充军。

仇鸾在大战的时候,让第二种人顶在前面,等将蒙古人的队伍冲散,再派普通士兵上去。

冼如星扶额,她也没想到,仇鸾这家伙花架子到这种程度。

其实这个时代交战,已经不太流行人海战术,讲究兵贵精不贵多。尤其是这种保家卫国的战争,按理说一定要能打.愿意打的冲在前面,如此才能顶住对方的攻击。现在仇鸾搞了一帮杂牌军,明摆着让人家当炮灰,面对蒙古人,自然一哄而散,反而大大增添了对方的士气,把容易的仗打得困难。最后统计,三千多打五百,不光让对方跑了一半,自己这边还损失了两百来人,堪称耻辱性作战。

叹了口气,冼如星回到营帐,将最近整理好的各种信息装订起来,然而让信使八百里加急送往朝廷。

而在皇宫中心急如焚的朱厚熜在收到后,几乎是立刻就叫内阁与六部尚书来开会,并且将冼如星交上来的东西呈现给大家。

官员们见到这么厚的一沓纸还有些不解,然而等打开后,方才目瞪口呆。

只见纸上密密麻麻,写满了雁门关的各种情报。

从营地前线一共有多少人,一天要消耗多少粮食,到蒙古六大部如今的兵力汇总。包括整个雁门关附近的地形.水文特征,最后还有前线各个将领的性格特点,作战能力,家庭状况……

上面字迹不算工整,许多地方甚至有涂抹痕迹,看得出来,执笔人当时在写的时候也是费了极大心血,反复斟酌后的。

自打开战以来,他们头一次如此完整地了解雁门关这场战役。

“说说吧,看完了有什么感想。”朱厚熜神色淡淡,可语气中却明显带着几分得意。

74. 第74章 高手

某种程度上,打仗其实就是在打后勤。

尤其是在古代,毕竟没有那么多通讯设备,而很多重大决策即使是统帅也难以决定,如此一来就只能上报给朝廷。而皇帝等文官又距离战场十分遥远,一些基本信息甚至只能通过翻看书籍文案来获取。很多历史上看似脑瘫的事件都是这样远程“微操”导致的。

冼如星作为这次的监军,当然要避免这种事发生,所以自打进营地,就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做统计。

而杨一清作为曾今的战场统帅,几乎是立刻就意识到这份资料的价值,别说现在,这里面的各种水文地形,哪怕是十几二十年后都很有用。

剩下的人虽然没他这么懂,但身居要位,总能听出点什么。王琼这个管钱的最先皱眉道:“这么看来,前线每天消耗的粮草,比最开始估算的多了两成。”

费宏表示,现在战事吃紧,多出一点也是正常的。

王琼点头道:“这我自然知道,不过两成看上去不多,但若累月加在一起,数量就很可观了。”

他在心中估算了下,面色严肃道:“这么看来,在盛夏之前,必须要结束这场战斗,否则以我朝的财政,怕是很难支撑下去。”

众人沉默不语,三个月的时间,击退蒙古二十多万大军,怎么想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这时候,嘉靖突然开口道:“传令山西各府,为今要计,是要全力协助雁门关,每府抽调两千兵马送往前线,同时若雁门关有需要,优先供给。”

朝臣们微愣,这样的话山西境内许多地方可就没有兵了,在这之中,唯有杨一清,连犹豫都没犹豫,立刻称是,还拦下了想要反驳的费宏。

“可是……”费宏皱眉,如此这般,万一山西境内爆发起义或者动乱又该怎么办。

杨一清摇头,“只能先顾这边了,毕竟,这场战事,不能拖。”

……

“唉,不能拖啊……”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