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堂弟口味是不是有点重?
裴秋生听见闻北哲的回答, 就如同吃了苍蝇般的恶心,他偏过头, 嗤之以鼻冷声道, “堂哥想多了,我没有这样的想法。”
他一边说, 一边心道古人的脑回路也能这样清新出奇,实在令人意外。
他与姜月之间的事,闻渊和闻氏必不想提前被人知道,只要他不说,或是旁人没听去, 对姜月来说便安全。
“哦, 那堂哥我就放心了,”闻北哲其实很想问裴秋生, 若不是张若婵,刚才的谈话又是与哪位女子有关, 但他也知道,裴秋生一定不会告诉他。
“堂哥是来见我父亲的吗?父亲此时正在气头上,你去了未必能讨到好。当然,可能他见了你,心情说不定会好很多,”裴秋生冷淡道,“我去祠堂了,你自便。”
裴秋生走后,闻北哲也纠结了一会儿现在要不要进去。
他思量了一会儿,还是觉得裴秋生刚惹了闻渊不快,闻北城和闻北坤也在祠堂跪着,此刻进去或许等待他的是闻渊未尽的怒气,但今夜今时更可能是他在闻渊面前最好的表现时机。
于是他只在门外站了半刻,便迈了进去。
他进去后便恭敬道,“侄儿见过叔父。”
闻渊见到闻北哲带着书卷过来,面色依然不怎么好看,但比之前已经缓和了些。
他知道今日的事与闻北哲烈无干系,因而他语气尽量平和道,“北哲,可是遇到了什么难题?”
闻北哲娓娓而来道,“是,侄儿遇到了一道题,不知该如何破解,题目为‘有征无战,道存制御之机;恶杀好生,化含亭育之理。顷塞……书箭而下蕃臣,吹笳而还虏骑。眷言筹画,兹理何从?(1)’侄儿知道它问的是如何进行邦交从而实现边境和平,但我对边境实事知之甚少,还希望叔父指点一二。”
闻渊听完,便知道这道题主要考察学子对于朝廷邦交的关心和了解程度,也考察学子对于朝廷邦交事务的处理能力。
但若是不了解目前邦交形势的学子,便会觉得不好作答。即使勉勉强强写了,答出来的要么就是牛头不对马嘴,要么则是泛泛而谈。
闻北哲在日常学习中对邦交这一块或许涉猎不多,他不知道这一块很正常,就连他,也都是在上朝时才能略知一些。
于是闻渊便将他所知道的都告诉了闻北哲,他一边说,一边又想起了裴秋生。
裴秋生会知道朝廷邦交现状吗?他就算知道,又能提出来什么可用之策吗?一想到裴秋生自大自负,妄想参加明年的会试,他又有些气不打一处来。
连闻北哲都没敢参加明年的。
之前他得知明年增开恩科时,回来就问过闻北哲,闻北哲自称刚考过乡试,还需要继续学习。
闻北哲说,若是他参加明年的会试,考不中的话还可以后年再考一次,但若是中了又拿到了个不太好看的名次,后年无法再考的话,便得不偿失了。
因此他想直接按部就班地参加后年的会试。
“北哲,你当真不参加明年的会试吗?”闻渊又想起了这件事,顿时冷不丁问道。
闻北哲知道闻渊希望他能参加,但他也知道,他能考中举人也是险中,是一众举人中的倒数第三名。
他实在没有勇气参加明年的会试,万一中了,名次也不会好看,万一名落孙山,那便更丢人了。
“你是个稳妥的孩子,”闻渊似是轻轻叹了一息,接着又轻哼一声道,“不像北轩,恨不得一步登天,竟然想参加明年的会试。”
闻北哲像是不相信听到了什么似的,若不是闻渊表情认真严肃,他都要以为闻渊在跟他开玩笑了,他意外道,“闻北……世子他要参加明年的会试?”
他意外之余也有些不解,裴秋生是不是太天真了些,他有这个能力吗?
而且裴秋生不是刚考的童试吗?
他想起了闻渊之前跟他说的参加增设会试的条件,又问道,“莫不是童试的结果出来了?闻世子得了第一名?”
闻渊摇了摇头,沉声道,“那要看他有没有这个本事了。”
闻北哲从闻渊那里出来时,仍觉得有些恍惚。他对裴秋生了解的不多,但多多少少也能看出来裴秋生平常是个还算谦虚平和的人。
前几天他问裴秋生童试考得如何时,他回答得也很稀松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