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穿之东坡妻+番外(155)

作者:奚月宴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水泥砖!”

“水泥砖,对,都是谁家售卖的?周知府难道连这东西的来路都不清楚,就擅自购买使用了?”

人们一听他的话,又开始笑起来“这个大人可就不用担心了!这些水泥和水泥砖都是范希文范公亲自监造的,咱们府城的建材行会亲自去邓州和郑州采买回来的,如假包换!童叟无欺!”

李伯昭这一次沉默了,他来之前并不知道益州府多了这么多新的东西,很多东西都超出了他的理解范围,这让他有些措手不及。

人们目送知府大人离开,不知怎的,觉得他的背影略有些萧瑟。

李伯昭回到自己的府衙,开始召集他的幕僚讨论他们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

一个长脸短须的中年文士说“和乐楼的饭菜真的很美味!一座难求!”

一个圆脸方帽的古稀老人说“益州印刷行会的书物美价廉,还配了插画,老少皆宜,雅俗共赏。”

一个身长八尺的黑脸青年说“赵家书籍

铺的《和乐小报》内容深刻,读之欲罢不能,子源先生讲课深入浅出,算学造诣极深。”

旁边侍候笔墨茶水的侍女忍不住插嘴“文芷牌鸭绒被轻柔暖和,夫人一口气买了十多床,还在赵家书籍铺里买了许多玩具,如今小郎正在后院搭积木呢,那积木城池足有一丈见方!”

李伯昭“……”

说好了同盟,你们却全都背着我投了敌?

他一拍桌子,怒吼一声“本大人日日忙碌公事,如同拉磨的老驴,你们却清闲自在,背着我把益州府的新鲜事物见识了个遍?”

“大人息怒,我们这也是替您视察民生,为了下一步的公务着想啊!”

“那水泥和水泥砖,还有那个什么建材行会是怎么回事?”

“哦,那个啊,范公在去年十一月下旬的《和乐小报》上刊载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做《邓州的发展之路——蜂窝煤、水泥、水泥砖》,就详细讲述了邓州开采煤矿的经过,总结了经验,向许昌和郑州传授了全部技术,三地联合生产这三样东西,并且希望各地的官员能够多多采购他们的产品。继第一个印刷行会后,益州府出现了一个新的建筑材料行会,简称‘建材行会’,在梁通判的帮助下,获得了水泥和水泥砖的购买售卖权利,将邓州的水泥运到了益州府,前任周知府恰好要建造瞭望台,于是使用了这种材料,建好之后,水泼不进,刀砍不伤,为蜀人所喜,如今正在翻新的官衙,就用了这种材料。”

仁宗虽然把煤矿和天然碱矿的开发权承包给了个人,但严格限制了他们的售卖渠道和对象,只准官府和官府允许的人采买,希望通过严格管控,限制新技术向西夏和辽国输出,以免壮大他们的力量。

范仲淹发表这篇文章,就是因为邓州、郑州和许昌生产的蜂窝煤和水泥太多了,而这两样东西的好处又鲜有人知,只能靠着内部消耗,于是货物积压,卖不出去。他当然没有在文章中透露蜂窝煤和水泥的生产技术,只记述了他们采矿的艰难历程,他用笔老到,文采斐然,写出来的文章感人肺腑,据说这篇文章已经传到了仁宗手里,令之潸然涕下。

李伯昭不知道这些,其实很正常,他接到任命的时候还在徐州,离着成都府十万八千里,到益州府上任,花了四个月在路上,哪里还有心思打听这些奇闻异事?再加上他本人也是个兢兢业业的官员,如他自己所说,天天忙得跟驴一样,不像他手下那群人,职位和工作还没安排好,正好有大把的时间玩乐。

想到这里,李伯昭更生气了,难不成他的幕僚闲逛了这许多天,只打听到这些表面上的东西?他立刻冷下脸,呵斥道“难道你们对益州府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一无所知吗?”

众人拱手,一同笑道“自然是与王家有关了。”

“恰巧子源先生有事请您赴宴,不如您自己去看看?昨日属下去听课,先生给了我请帖,本来就应该在大人视察过锦江书院之后给您的。”黑脸青年说着,从袖子里掏出来一张红皮硬壳的请帖来,递给李伯昭。青年名叫李利,是李伯昭的亲侄子,这次带着他来,就是为了历练历练。

李伯昭“哼哼”两声不说话。

众人心中暗笑对待这位嘴硬心软的知府大人,还是得哄着啊!

老者向侍女递了一个眼神,侍女立刻就明白了他的意思,开口道“大人,方才我在院门处遇到了小桃,她急匆匆地出了府,听说是去和乐楼订席面去了。”

中年文士连忙接话“看来大人今日有口福了!大人,不是属下跟您吹,和乐楼的酱香猪蹄真的一绝!”

李伯昭瞪了他一眼,懒得跟这群不靠谱的下属闲聊,脚下生风,转身就去了后院。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