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瑞过来,递给沈辞衣服。
看柳南风和一会儿有戏份的“手下”聊戏,沈辞也没打扰,和钟瑞慢慢往回走。
钟瑞告诉沈辞说于参带了汤来,沈辞就加快脚步,走出几步后才想起问钟瑞除了于参还有没有别人,听说没有,就又没那么急了。
一步一个小沙坑,比走平地累得多。
一面想着于参来探班的事,倒庆幸来的只有他。
很奇怪,演惯了戏的人,居然会怕亲近的人看自己“发癫”。
看影视剧的时候好像挺是那么回事,其实拍的时候乍一看演员像在发疯的时候很多,沈辞管这叫发癫。
他在家人面前一向是个乖宝宝,被看自己发癫还真有些不好意思。
于参看到沈辞险些没认出来。
也不是没认出来,就是......没想到沈辞还可以有这样一面,乱糟糟脏兮兮,小少爷对演戏也是真爱了。
到沈辞休息的桌椅那里,食盒放上面。
他带了两份汤,一份给沈辞的,一份给沈辞的助理,或者需要给其他人分分。
食盒本身就保暖,里面保温壶也保温,汤还滚烫。
沈辞端着汤碗暖手,看于参穿的单薄,让他早点回去:“东西放这儿,明天我没戏,回头带回去。”
于参就没多留,倒不是怕冷,怕车里的人等的心焦。
走前说了一嘴:“天冷,是魏哥让我送来暖暖胃。”
事实也的确如此,而且这个汤是他家祖传的方子,最适合在秋天喝,他做的味道起码承袭了他爷爷的七八分。
沈辞被冻得麻木的手指回暖,笑了笑:“嗯。”
猜到了。
家里的时候魏卿就这么照顾他来着。
还有二十来分钟,沈辞一面喝汤一面默背台词。
他旁边钟瑞也端着一碗汤吸溜,脸上都被熏出一层薄汗汗,那也停不下来,太好喝了,热辣滚烫中还有种难以形容的香.......
香味儿扩散出的范围不小,导演都给招来了。
郭导原本就想和沈辞聊聊戏。
刚才那场逃亡求助的戏需要的是爆发力,一会儿月下谈心太文了,新人太年轻,怕火候不够。
然后就被汤吸引了。
后来就一人一碗,一边喝一边说话。
钟瑞看到柳南风也过来——演员休息的地方比较聚集,提醒沈辞:“小辞,要和柳老师对对戏吗?”
他都看着了,柳南风把衣服给沈辞保暖,自己穿的那叫一个单薄,对他家艺人好就是对他们好,投桃报李么。
然后喝汤的人就多了一个。
至于其实离的更近的副导演,对不住,不好搭茬——知道酒店房间的事就这人作的妖。
钟瑞依依不舍喝完最后一口汤,拿了手机给几个人喝汤的画面留念,日后电影播出这就是很好的物料。
走远了的于参回了下头,远远看到沈辞身边站了个比他高一些的男人。
其实沈辞身边站着很多人,但那个男人很显眼,像沈辞、像魏卿一样,天生就有那种让人一眼注意到的气场。
而且,似乎有些眼熟。
但太远了,又是晚上,也许眼熟只是错觉。
刚才他都看了,剧组的演员好几个长的是很不错,但比他家老板差远了。
另一头,站在沈辞身边的柳南风慢慢的喝着汤,总觉得这味道有些熟悉,但到底哪里熟悉,一时之间想不起来。
只对沈辞道:“汤真不错。”
旁边的郭导都喝两碗了,要不是眼看保温壶已经见了底,他还能再来一碗,意犹未尽:“是挺好。”
开拍前,郭导从兜里掏手机:“加个微信。”
话是冲沈辞说的。
其实剧组有专门的群,里面大小演员都在,不一定要当面加微信,但郭奇安除了拍戏对其他事不感兴趣,少见的主动也只在欣赏的演员上。
他剧组团队的人都知道导演的习惯。
有那主动找上来加微信的演员,郭奇安一般都推给副导之类。
主动加微信,意味着对这个演员十分满意。
像前几天的柳南风,现在是沈辞,而夏易云并没有这个待遇。
沈辞不知道郭奇安加人微信很少见,很平常心的和人加了微信,其他人看他一如往常,倒暗自惊愕这个新人真沉得住气。
再次开拍,拍的更顺利。
郭奇安看看表,十一点三十,开拍是八点整,原计划可能会拍到天亮的戏,这就完了?
没怎么顺畅过。
很恍惚,过了好几秒才喊:“收工!”
也是以前拍那些老戏骨的戏,场次安排的密集,效率上要求也高,对沈辞的戏不报太大希望,想着能弄个及格线就行了,奔着熬夜去的。
更何况沈辞和柳南风拍戏的效率和质量,和老戏骨差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