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烁语调冷冰冰的,“到了,下车。”
天空蓝得一尘不染,迟烁油门都快踩出火星了,他们比预计时间早到差不多一小时。
曹彬最后一个下车,他美美睡了一觉,活动脖颈的同时问姜半夏:“小夏姐,刚才在车上我好像听见有人说前女友,谁的前女友啊?”
“你做梦了,”姜半夏面不改色:“我们什么都没聊。”
“哦。”曹彬对她的话深信不疑。
海拔4300米的临溪山A区,两颗并肩而立的白色穹顶映入眼帘,是两台望远镜:一台是50厘米双筒望远镜,另一台是0.8米行星研究平台PAST望远镜。
他们往前走着。
不远处是“墨子”巡天望远镜,它是一座主镜口径为2.5米的大视场巡天望远镜,由中科大与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共建,它的镜筒比较长,一晚上可以采集近6000平方度天区的图像,是北半球巡天能力最强的观测设备。
“这个地方靠近沙漠,空气中不会有很多沙尘吗?”洛湘涵边参观边问。
姜半夏解释:“沙尘会随海拔增加而显著减少,临溪山海拔比较高,实际监测数据证明,这里的空气洁净度满足天文观测需要。”
洛湘涵点点头。
迟烁补充:“临溪山台址的优质晴夜时间占比70%,云量小、空气干燥、大气稀薄,视宁度优良,中位值是0.75角秒,这是建设国际一流天文台址的关键参数。”
“视宁度是什么?”洛湘涵化身好奇宝宝。
“这个问题我知道!”曹彬兴奋举手,“让我来说。”
洛湘涵做了个请的手势,摄影师立即将镜头对准曹彬。
曹彬赶紧整理了下衣领,推了推眼镜一本正经道:“视宁度是指大气湍流对天文图像质量的影响,代表着观测站区域上空大气的稳定程度,如果大气不稳定,空气中的湍流会让恒星闪烁,导致星像模糊,影响光学望远镜分辨率的上限。”
或许是涉及太多专业词汇,洛湘涵似懂非懂,迟烁给她举了个例子:“比如我们看到星星“眨眼睛” ,就是大气湍流造成星星了忽明忽暗。”
“原来是这样。”洛湘涵恍然大悟。
参观完望远镜不一会儿,期待已久的黑夜终于来临,迟烁与姜半夏在AIMS圆顶内按照研究计划有条不紊地展开工作。
曹彬站在一旁给洛湘涵讲解AIMS望远镜,这是世界首台用于太阳磁场精确测量的中红外观测系统,它的核心科学仪器之一——8至10微米红外终端成像系统。
洛湘涵认真听着,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向玻璃窗内的两人。
他们分工明确,一个负责操作望远镜,一个记录数据,配合默契。
她起初还担心,旁边有人拍摄会不会打扰到他们,但事实证明,她的担心是多余的。这段时间以来,据她观察,迟烁和姜半夏都属于做事十分专注的那种人,很难受外界因素影响。
此次拍摄出乎意料的顺利,老天爷很给面子,送给他们好几个大晴天,洛湘涵和她的工作团队拍摄了两天便圆满完成任务。
他们不住员工宿舍,晚上结束工作后,几个工作人员就睡在机位旁边的帐篷里。
夜深了,姜半夏躺在小床上,回想这几天发生的事,本以为她的社死经历总算可以告一段落了,却没想到更尴尬的事情还在后面。
第66章 往事
翌日, 洛湘涵和她的团队顺利完成《银河》纪录片的拍摄工作,检修完设备后提前下山,回京剪辑。迟烁他们因为有研究计划, 便在临溪山多留了几天。
这晚十点钟,姜半夏的手机屏幕亮了下, 曹彬推了个微信过来。
名片昵称:Eta Piscium
页面上的头像姜半夏很熟悉, 目光在上面停留十余秒, 手里捧着的电话忽然一震,照样是曹彬的消息。
【曹彬:嘿嘿嘿,小夏姐, 快看我搞到了啥!迟教授的微信哎!!!洛导临走前我从她那里要来的,你也赶快加一下吧!】
姜半夏微笑轻叹。
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他的兴奋。
她点进去,下一秒页面显示不是“添加到通讯录”, 而是备注名:迟烁。
姜半夏心情瞬间不平静起来了。
当初分手,她没舍得删联系方式, 现在想想, 也许是藏了私心吧,她潜意识里并不想和他断得一干二净。
矛盾的是, 八年, 她刻意忽略迟烁的微信。
他们没有通过一条消息, 迟烁也没有更新过一条朋友圈, 日思夜想的那个人就这么安静地躺在她的好友列表里, 找不到一丝存在的痕迹,沉默得像个僵尸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