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朝涯立在城墙之上,衣角被撕裂了一块,额角青筋突起,一道鲜血十分刺眼夺目,不知道是她的还是这三万守成将士的。
她目光充血眼神凛冽如刀,居高临下与苏冕遥遥相望。
她姜朝涯自负治军严明,但竟然让他苏冕在自己手下安插了内奸! 那人趁她离城,竟然闭过耳目趁夜打开城门,引东军入城,亏得她及时赶回,挟三千精锐领三万雪祭浴血奋战,拼死将东朝军队赶出城外,重新封锁城门,但如今却被围困城中。
此次交锋她方死伤惨重,暂时无法正面抗敌,如今之际她唯有“拖延”之策,死守城门,拖到延武派兵增援,拖到苏冕粮草断绝!
但他到底带了多少粮草!
她不知道。
这个男人锋芒在外,手段雷霆,但城府极深,实在是深不可测。
北洲,能否撑得过此次围袭。
姜朝涯手握战旗,竟觉有些无能为力……
与此同时,南国的一个营帐里,一人身披铠甲,手边虎符帅印,正乃南国的宛州太守威龙将军——黄凤麟,他的手里捏着一张纸,正是刚刚送来的密信,上面写着“北洲被围,延武一万先锋骑先行,后大军火速拔营驰援北洲”。
他眉间微微促起,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此番东南联盟,苏冕任两军主帅,一统此次围剿西北之战。苏冕假意与西疆周旋,实则意在北洲,此次临走前,苏冕只给了他一个命令——拒守宛州,以守代攻,牵制西疆。
宛州地形险峻,易守难攻,乃南国边疆的第一雄关,但此刻延武大军已动,南国若无所作为,此番围困西北之战被苏冕一人占尽功劳,待以后天下平定,南国功小则势弱,如何与东朝分庭抗礼。
念及此处,黄凤麟当声一喝:“来人,大军开拔!”
来人一头雾水,颤微问道:“将军,开拔何处?”
黄凤麟摸着胡子,讳莫如深微微一笑,“西疆。”
来人壮着胆子又问:“可是将军,苏世子不是让我们……?”
黄凤麟打断他道
:“此时延武大军北上救援,西疆空虚,正是攻打的大好时机,但延武用军素来狡诈,西疆肯定留有后手,若是唱空城,引我孤军深入,岂不是被他瓮中捉鳖一败涂地,好在将军我料敌先机,针对此事我早有对策,此番延武救援路线必经淮河入北洲,我军擅水战,又有艨艟战船数百,此番可顺流而下先行设伏,到时给延武迎头痛击,既能一展我军雄威,又可解苏冕被夹击之危,岂不一举双得。”
“将军高明,不过以小的之见,此举实为三得,还可灭灭苏冕的风头!”
威龙将军顿觉身心舒畅,忍不住仰天长笑:“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第33章 破城
龙威将军黄凤麟即刻挥军北上,百艘艨艟战船顺流而下, 两日便到了淮河。
淮河之上有一处锁桥, 是西疆通往北洲飞雪城的必经之路, 而淮河两岸崇山峻岭,松林郁郁,又是设伏的绝佳场所。
此夜月黑风高, 黄凤麟忍不住嘴角上扬, 真是天助我也, 到时候延武大军一到, 趁其过桥之时斩断锁道,任他长风将军此前如何神武也是莫可奈何,此时再于高处架弓搭箭, 居高临下杀他个措手不及屁股尿流。
黄凤麟一边心中得意, 一边紧急设伏,只待瓮中捉鳖。
长风之名果真名不虚传,行军速度之快有如疾风,黄凤麟走水道近路, 到后不过一刻钟时间便听得远处马蹄峥嵘, 重蹄塔地, 瞬间地动山摇, 这气势速度想必是那一万先锋骑。
黄凤麟设伏于高处的一名斥候是个出了名的“千里眼”,眼力非常人所能及,即便在漆黑的夜晚,也能目视十里, 观敌之况。
那“千里眼”举目远眺,只见远处战马袭来,果真有一万人马之众,当即与黄凤麟汇报。
黄凤麟见其观测与自己耳力听得的人数相吻合,当即一笑,吩咐道:“待长风入至桥中间,当即斩断锁链。”
“是。”
黄凤麟等待着赫赫有名的长风军马失前蹄的模样。
近了,他不由得有些紧张,那种胜利即将到来的喜悦引起身体的微微颤栗。
延武,年少成名,终究是不够火候啊,他有些得意地想。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火速飞奔的长风军队骤然止于桥前,不再前进一步。
难道被发现了?
黄凤麟有些摸不着头脑,他埋伏地很好,未曾露出一丝破绽,许是那长风军队久战沙场警惕之心较强罢了。自古以来断崖锁桥都是军事要道,胜败关键之处,他们于此处迟疑也是事之常理,黄凤麟并不焦躁,反正长风是为救援北洲而北上,此处拖延时间越长于他们救援越是不利,时间原本就是他们最需要争取的东西,拖住他们就是胜利,念及此处,黄凤麟安下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