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宗室无人,卿可受朕之禅位,自立为君,远逐胡虏,保我生民,毋负朕望!”
“——钦此!”
“陛下!”郑弘目光中露出前所未有的震惊之色,他顾不得礼法,猛然抬起头,向榻上的天奉帝看去,却发现天奉帝睁眼望着殿顶,没有发出一丝一毫的反对之声。
天奉帝,已然去了。
周显却仿佛没有受到丝毫的影响,他没有看向郑弘,也没有看向榻上的天奉帝。
他以一种极为虔诚的态度,慢慢弯下腰,以额触地,语气缓慢而坚定,一个字一个字地说道:
“儿臣,遵旨。”
……
夜色如墨,风声涌动。
周显负手而立,刘德生深深地躬着身,将一卷明黄色的绢帛呈于周显面前。
周显接过,轻轻抽开上面的绢带,将那封真正的遗旨缓缓打开。
“果然如此。”周显的嘴角浮上一丝淡淡的冷笑。
刘德生的头垂得越来越深,声音低不可闻:“果如陛下所料。”
周显的目光拂过绢帛上每一个字,变得越来越深沉。
“诏曰:”
“镇国公戚定远之女戚玉霜,生于鼎族,教自公宫,秉性良淑,有关睢麟趾之风。先后在时,尝与吾儿立夫妻之约。今特命使,遣奉金册,立为皇后。”
“尔当远遵古道,勤慎恭敬,以事天子。谨守皇后之训,自儆自戒,永保贞吉。”
“免其威远大将军之职,三军虎符并帅印,移付兵部。内佐天子,表正六宫,母仪天下,勉于帝嗣。”
“钦此。”
周显的手轻轻抚过夫妻这两个字,却只是短暂地停顿了一下。
他慢条斯理地扬起手,在刘德生震惊而恐惧的目光之中,将那一道明黄色的密旨,毫不犹豫地投入了暖炉的炭火之中。
火苗骤然大盛,炽热的火舌舐过五龙盘踞的纸面,化作一片大亮的火光。
转瞬之间,这一道密旨,就在火中,焚烧成了一片漆黑的灰烬。
第123章 晚钟一片
刘德生身体微微战栗了起来, 看向周显的目光,深深地转向了真正的敬畏。
这位曾经的太子殿下,在京中人口耳相传中, 无不是称赞其高华气度与仁厚德行。即使他们是周显手下之人, 暗中为太子做了许多事情,可对太子周显的认知, 仿佛也依然仅仅停留在最浮于表面的一层。
太子殿下真正的想法与心事,仿佛永远都隐于重重深幕之后, 深不见底, 旁人绝不可见,亦无从得知。
在多年宫闱岁月里, 太子殿下似乎早早养成了那一副冷淡疏离, 喜怒不形于色的模样。皑如冰雪,皎皎如月,在那一身无人能出其右的气度背后, 没有人知道, 太子殿下心中究竟想的是什么。
但在今天,他终于从这一场宫闱大变之中,窥得了太子殿下心中最深处的一丝……不为人知的念想。
刘德生深深地垂着头,不敢去看周显。冷汗缓缓从他后背上渗透而出,几乎打湿了数层衣衫,在习习吹来夜风之中,感受到了一阵彻骨的冷意。
他感觉到,周显的目光正淡淡地停留在他的身上。
他协助王婕妤调换圣上遗旨之时,全程只是奉命行事, 不管是他还是王婕妤, 都不知道, 太子殿下所调换的,竟然是这样一封遗旨,以至于他在方才当庭宣读之时,震惊得口中几不能言,险些露出了破绽!
周显的目光,仿佛带着千钧之重的压力,沉沉地落在刘德生深深弯曲的脊背上,看得他浑身寒意从骨缝中不断升起。
刘德生感觉到,额角有一滴汗水,正顺着下颌缓慢地滑下。
他的声音中极力压制着轻微的颤抖,终于试探着开口,低声道:“殿下,可要奴才将此事,说与戚将军知晓?”
周显慢慢抬起头,望着夜空之中的一弯残月。
月辉皎皎,如同一层银霜倾泻而下。
周显轻叹一声,道:“不必了。她早晚会知道。”
“孤的事情,难道还能瞒得过她吗?”
……
华康宫中。
一位面容平平无奇的宫女被太子亲卫毫不犹豫地掼到地上,戚玉霜悠然站立在床前,龙泉剑柄微微一挑,露出了坐在床帏中瑟瑟发抖的女子。
躲在床帏中的女子,生得婉约秀美,即使年过四旬,身姿风韵却依然宛如少女,即使伏在榻上,也令人从心底生出一种怜爱之心——
正是高贵妃。
戚玉霜丝毫不为所动,心冷如铁,道:“此非高贵妃,乃旁人易容。将她脸上的人.皮面具撕下来。”
令出如山,亲卫们纵然面对着这张往日里尊贵至极的“高贵妃”的脸,也不敢有丝毫犹豫,依言上前,一左一右按住“高贵妃”,手在她的下颌边摸索一阵,猛然寻到一个细小的缝隙,顿时向上一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