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将台+番外(215)

尤班单于在得知消息的一刻,苍白的嘴唇几乎抑制不住狂喜的颤抖,差一点仰天大笑出声:

“八千人?”

“区区……八千人?!”

当晚,尤班单于下令,包围圈向前进逼,挺进青屏山最后一道关隘,位于两峰之间的——

扼虎口。

大孟羽林军最后收缩固守的方向,一定是扼虎口。

京城中,青屏山中传回的军需调度与阵亡统计一道又一道传回勤政殿中。

之前因为捷报而短暂放松下来,回家修整的各位大臣,再一次战战兢兢地聚集在了勤政殿中。

放在御案之上的军需与阵亡的前线战报,如同血淋淋的催命符一般,让群臣眼前一阵一阵发黑,在场之人,无不噤若寒蝉。

“报——”又一位羽林军传令兵越过殿门,扑通一声跪在地上,颤抖着双臂奉上了手中的塘报。

他头脸之上一片鲜血与污泥混杂成猩红的颜色,狼狈的模样明显是刚经过一场大战。

周显的心脏猛地揪紧,他快步上前,从传令兵手中接过塘报,目光迅速扫过,骤然凝固:

在这一封塘报里,戚玉霜什么也没说。

没有战况的回报,没有前线与犬戎大军交战的军情。

纸上仓促的几行字,甚至不是戚玉霜的笔迹,不知是哪一位副将代笔,只草草书写了粮草的需求与调度,便再无他话。

塘报的末端,甚至沾上了一大片浓重的血迹,在短短的几个时辰中,已经凝固成了深沉的棕褐色,如同一块刺眼的伤疤。

目光扫过塘报上的数字,周显心中迅速计算着。

每一次的粮草调度,都要经过他的手中,这几日每一次的调度,粮谷的需求,都在迅速地缩减着。

每一次,几乎都要缩减数百人的用量。

送去青屏山中的粮草越来越少了,或者说,青屏山中报回来的,所需粮草的数目越来越少了。这也就意味着,青屏山中的羽林军,军兵在不断地阵亡、缩减。

青屏山中的恶战,究竟到了怎样的地步,才让羽林军的军力如此迅速地下降。

周显猛然转身,道:“城中尚有一万羽林军,孤须率一支精兵,增援青屏山!”

众人脸上还没有来得及露出惊愕的表情,秦骞就已经大惊失色,高声道:“圣驾尚在京中,一万羽林军已经是捉襟见肘,如何还能再次分兵?这不是置陛下于危险之中吗?更何况,太子殿下千金之躯,岂可亲身涉险?”

“但若继续固守京城,出城的一万羽林军一旦弹尽粮绝,岂不是孤立无援?”立刻有人反驳了回去。

“有戚大将军在,羽林军若无法得胜,自然可以全身而退。前线并未请求增援,我们何必徒自分兵,反将京城置于险地?”

勤政殿中,大臣们再次吵作了一团,唇枪舌剑在殿中四下乱飞,误伤者不知凡几。就在此时,一名从城中派出去的探马一路狂奔入宫,未到修德门外,已经连滚带爬地扑跪在地上,急切的喊声穿透了百尺距离,直直撞入勤政殿所有人的耳朵里:

“启禀太子殿下,城外瞭望台回报,犬戎大军攻下青屏山最后一座主峰,距京城已不足五里!”

“戚大将军与羽林军,退守扼虎口!”

周显手中的塘报“啪”的一声落在了御案上。

方才喧嚣的勤政殿里,霎时间连一根针落在地上的声音都听不到了。

秦骞瞪大了双眼,喃喃自语:“不……不……这不可能……”

有戚玉霜在,犬戎大军怎么可能真的攻下青屏山?

显然,在勤政殿中,与他抱有同样念头的人不计其数。

周显的目光,慢慢地沉了下来,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

在同一时刻,尤班单于帐中,也得到了同样的情报。

“很好!”尤班单于“啪”的一声将一份战报合上,凹陷的两颊浮上一丝病态的红晕,嘴角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微笑,“戚玉霜向京城所呈的塘报里说到,大孟军中的兵灶粮草之数已经减至不足三千人。”

“全赖单于陛下圣明,指挥如神!”尤班单于身旁,鹰师亲卫的头领连忙奉承道。

这两日他们发现有白色信鸽频繁从头顶飞过,猜测这就是戚玉霜向京城传信的办法,于是命军士注意空中的信鸽,一旦有信鸽飞过,即刻用箭射下。果然不出他们所料,射下的信鸽身上,带着戚玉霜送往大孟京城的军情战报,其中完全暴露了羽林军的粮草与物资之数。

结合犬戎骑兵层层推进之中追踪到的羽林军踪迹,两者对比,果然轻而易举地对上了数目——羽林军的兵力正在迅速地缩减着,即今已经从八千人,减至不足三千人。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