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这么喜欢抱孩子?
戚玉霜另一只手摘掉头盔,笑道:“诸位父老乡亲,我不过是军户之女,刚才假扮大将,只是为了退敌。”
盔甲下露出的,是一张明显属于女子的面庞。
众人无不惊愕,有人这才回过味来,惊声道:“原来从头到尾,根本没有援军到来……”
“是又怎样?”戚玉霜笑道,“我北疆百姓,即使只剩一兵一将,也从未惧于敌前!”
她声音朗然,传彻在夜色之中,响遏行云,震荡在每一个人的耳畔。
明亮的火把将她的面容照得极为清楚,周显的心脏突然轻轻地跳动了起来。
就在这时,一位老人在火光下,目光直直地看着戚玉霜,忽然浑身颤抖,低声道:“你——”
当年,他所在的村落遭遇犬戎侵扰,戚家军及时出兵,歼灭了那一只犬戎军队。因此,他作为里长,为表感激,曾为戚家军的临时大营送过炊饭与猪羊,犒劳将士。
那日夕阳烈烈,戚家军的兵士对他笑道:“老伯,您今日来得正巧。少将军演练大军方罢,即将率军归营了。”
“少将军?”他激动地问道,“莫非是戚少将军?”
“正是。”兵士哈哈大笑,“老伯莫非不知,前日率军迎敌的,正是少将军啊!”
“天哪,岂敢、岂敢……”他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我们小小村落,怎么惊动了少将军的大驾?”
兵士听他此话,笑得更大声了:“老伯,您此言差矣!唉,见到少将军,您就知道了!”
话音甫落,夕阳余晖忽然一暗,兵士神色猛然一肃,低声道:“少将军回营了!”
营中兵将分列两排,刀枪在金色的光芒下熠熠生辉,一匹雪白的战马背对落日,缓缓出现在了大营门口。
马背上,一人身披金甲,赤红征袍猎猎作响,“戚”字大旗在她身后随风飘扬。凤翅金盔之下,是一张年轻而冷峻的面容。
威风凛凛,宛若神明。
那是他第一次从心底感受到那种深入灵魂的震撼。他隐约记得,自己“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冲着她的方向不由自主地想要磕头。而那冷若冰霜的将军,却翻身下马,快走两步,双手将他扶了起来。
他身体激动得有些颤抖,口齿不清地说道:“多谢少将军……多谢少将军!我们这样的小小村庄,怎么配劳动少将军亲至?”
金盔之下,少女听到他的话,一双冷厉的凤目却弯了起来,手臂有力地托着他的肩膀,不使他再度跪下,笑道:“守土保民,乃我辈之职分也。老伯何必言谢?”
她冷峻的眉眼在这一分笑意下,竟完全柔和了下来,丝毫不见高坐于马上之时威风凛然的模样。
那一闪即逝的笑容,深深烙印在了他的脑海中,纵使经过了如许年岁,他的双腿都已经步履蹒跚,但当火光映照在那张面容之上的时候,他的眼睛依旧在第一时间,认出了眼前之人!
“你是……”他的唇舌颤抖着,那个熟悉的名字,几乎就要脱口而出。
这一声极细的呢喃,如同滴水落入江河,迅速被激动的人群所淹没。然而戚玉霜却仿佛有所感觉般,目光朝着他的方向看来,轻轻眨了眨眼睛。
他的喉咙骤然哽住,两行热泪再也不受控制,从苍老的双眼中滚滚而下。
火光掩映,烧得半片天空火红如炬,一张张老迈的、年轻的、幼稚的面庞,满含着激动的热泪。
一开始还只是细微的几声,随着呼啸的北风,声音越来越壮,越来越响:
“多谢姑娘!”
“此恩此情,临阳百姓,没齿难忘!”
第9章 心意相通
这一夜,临阳城无人入眠。
周显立于城上,目光深深地望着城中来往奔走的兵将、官吏与百姓。
一夜的时间,足够改变很多事情。他第一次看到短兵交接的战场,看到战场上的鲜血——既有敌人的鲜血,也有百姓的鲜血。
那是他大孟的百姓,是他未来的子民。他们在犬戎的屠刀下逃亡、奔走、反抗。
这就是他大孟的北部边疆,数十年来生生不息、顽强不屈,拒大敌于塞外的防线。
即使他在上书房天天读着圣人的遗训,听着须发皆白的太傅谆谆教导他,“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也没有让他亲眼面对一场战争来得真切而刻骨铭心。*
这时,戚玉霜忽然从身后拍了拍他的肩膀。周显回头望去,见戚玉霜有些担忧地看着他,道:“不要勉强自己。”
少年的身形骨肉单薄,还未长成的骨骼却像已压上了千斤之重的负荷,脊背挺直地站立着,支撑着一身不可摧折的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