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是因为她回得慢了,后来周显才没有继续给她写信,可能是怕耽误她的时间——这个孩子一向心思细腻,早慧而懂事,不愿意给身边的人添麻烦。见她回信迟迟,也就没有再给她写信了。
那句“风雪千里,何日归来”的问候,也许就是属于少年人才有的大胆问候,可惜她最终还是没有能在那一年冬天返回,这一错过,就是两年的时间。
曾经藏在少年柔软轮廓之下的骨骼,一寸寸水落石出,露出了分明的骨相与清俊的线条,曾经与元慧皇后极为相似的秀丽,已经几乎完全褪色了。
周显的眉骨与鼻梁在落日余晖下,投落了一片深邃的阴影。阴影之中,一双深不见底的桃花眼正一动不动地凝视着她。
踏雪立在原地,似乎是有些不安地跺了跺前蹄。
周显眼底深处,有一层并不明显的波动,仿佛的淡淡的欢喜与期待,但细看去,又好像化在一片漆黑的深潭之中,看不真切。他的面色上没有什么变化,相比于戚玉霜的失神,他显得极为淡定,仿佛是早有准备一般,伸出一只手,在戚玉霜面前摊开。
那只手手心朝上,骨节修长,如玉一般,在阳光下显得微微有些莹润的光芒。
“姐姐,还不下马吗?”
第59章 新的称呼
戚玉霜喉咙微微一堵, 似乎在一瞬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她想过重见周显的时候该如何解释,辟如胡扯一通她从没说过当年过年回来,也许是下一年, 也许是下下年之类云云——毕竟她写得那么含糊, 可算不上什么明确的承诺。
但当她见到周显的这一刻,却突然发现, 自己那些玩笑似乎再也难以说出口了。
周显如今,真的长大了。
他少年时的容貌, 极为酷似元慧皇后。但随着他长大, 那一点秀丽精致逐渐褪去,出落成了一种冰雪般的清俊与雅致。
元慧皇后的影子在他的身上越来越淡, 戚玉霜忽然觉得, 她与周显养在在元慧皇后膝下的这一点宛若血缘的情分,在此刻,忽然有些模糊了。
毕竟他姓周, 而不是真的姓戚, 更不是她的亲弟弟。
周显不仅是她的义弟,也是大孟的东宫储君,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太子殿下。他们除了姐弟情分外,还有着君臣之分。
周显的手还端端正正地伸在空中,似乎在等待着戚玉霜的回答。
戚玉霜心中的念头千回百转,最后落在了一点惆怅与迷茫之中。
她回过神,看着周显仪态翩翩的姿势,像是在宫宴雅集之上,极具礼貌地迎接一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闺阁小姐下马。
这一眼, 戚玉霜气得有点想笑, 心中千头万绪的感慨暂时被抛之脑后, 嘴上有气无力地道:“殿下,这是做什么?”
她骑马走过的路比周显吃过的盐都多,什么时候下马都需要他扶了?
周显抬起眼睛,笼着氤氲烟气的漆黑双瞳一眨不眨地盯着她,像是要把她从头到脚仔仔细细地打量一遍。穿过岁月与时光,看她脸上是否有着北疆风沙留下的痕迹。
戚玉霜终于忍不住笑了出来,她掉转龙泉剑,用剑柄轻轻敲了敲周显的手心,然后不再停留,动作潇洒地翻身从马背上跃下,扬起的赤红战袍轻轻地擦过了周显月白色的衣角。
周显的手指下意识地收拢,却只握住了一阵夕阳余晖下温柔的风。
“吱呀呀——”镇国公府的大门向外缓缓打开。
戚玉霜伸出手,也回以一个文质彬彬的礼节,笑道:“殿下请。”
不过一瞬间,周显眼中的怅然之色已经消失殆尽。他也露出一丝淡淡的笑意:“姐姐,请。”
刚才沉浸在思绪中,没有注意周显的话。如今再听到这个亲昵得有些过分的称呼,戚玉霜霎时间直起鸡皮疙瘩,她连忙推拒道:
“殿下乃皇室贵胄,何等贵重?这个称呼,恐怕、恐怕不合适吧。”
周显轻轻扬起眉毛:“是吗?”
戚玉霜表情极为认真地点了点头,一副煞有介事的样子。
周显微笑着说道:“孤从出生时起,就认大将军为义姐,日日长在一处,如何又不能称呼了?姐姐莫不是与孤生分了?”
不是不能称呼,是你这个称呼得真的很怪……
戚玉霜心中默默吐槽了一句。
戚玉云也唤她“姐姐”,听起来就是很正常的称呼。但“姐姐”这两个字落到周显嘴里,被他那低沉清冷的冰质嗓音含在口中,以气音柔和地送出来,带着一股缠绵的笑意,怎么听怎么变扭。
仿佛是亲昵得……有些过了头了。
戚玉霜抚额道:“殿下,要不还是换一个……”
以官位相称,叫大将军,或是镇国公,确实就太过生分了。叫义姐,有些过于一板一眼,叫姐姐,又太亲昵,换个什么比较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