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卫首领也不是那种愚蠢的,他自然知道永平帝这般折腾为的是什么,可是比起让永平帝插手东厂的事情,他对和于公公合作反而没有那么排斥了。
永平帝并不是当初的太元帝,于公公也不会纵着他,在又一次被要求跪着守夜后,于公公送了永平帝上朝,直接带着东厂的人去请魏太后,并且送上了白绫、毒酒和匕首,让魏太后择一样自尽去陪先帝。
这是先帝留下的圣旨要求的,哪怕永平帝听到消息带着众人前来阻止质问,于公公也丝毫不惧,只是说道:“先帝如今已经葬入皇陵,陛下也已登基,太后自该去陪先帝。”
于公公的语气平静,继续说道:“如今帝陵已封,倒是不好再以这般事情打扰了先帝,只能委屈太后安于陪葬陵了。”
永平帝当即翻脸,抽出侍卫的剑就要对于公公动手。
于公公冷声说道:“陛下这是不愿意遵循先帝的旨意吗?”
永平帝当然要护住魏太后,说是母子情深也好,说是他想要树立自己的威信也罢,他都是要护下魏太后的。
魏太后是真的怕了,若不是皇帝来的及时,她怕是要被迫“自缢”去陪先帝了,此时顾不得形象,跑到了永平帝的身后。
永平帝想要挥刀去杀于公公,却被人挡住了。
暗卫首领直言:“陛下,先帝有令,东厂事务由东厂自己处理,陛下并无处置东厂督主的权力。”
永平帝脸色难看,可是朝中的臣子并无上前的意思,他们作壁上观。
眼见永平帝神色都开始扭曲了,于公公才慢悠悠地开口道:“若是陛下实在舍不得,那就送太后去为先帝守陵吧。”
这话听在永平帝耳中就是于公公退让了,他保住了太后的命,所以他也不管太后在身后使劲抓着他的衣袖,说道:“可以。”
魏太后不敢置信地看着永平帝:“儿子,我……”
于公公直接说道:“请太后前往帝陵。”
东厂除了暗卫还有太监,那些太监就上前看似态度恭敬,实在强硬的请了太后离开。
永平帝说道:“母后,你在帝陵好好陪着父皇,朕不会让你受委屈的。”
魏太后比永平帝更加清楚,以眼前的情况,她若是去了帝陵,看管她的绝对是东厂的人,怎么可能不受委屈?她好不容易等到了今日……不对,魏太后看着儿子的眼睛,她儿子不可能不知道,不过是不在意罢了。
在意识到这点后,魏太后只觉得心寒,最终只是说道:“你不愧是先帝与我的儿子。”
与他们一样的自私自利。
于公公让人带走了魏太后,甚至还从东厂选了几个太监跟着,保证魏太后不会死,毕竟这是他答应秦佑宁的,若非如此,他怎么会让魏太后活到今日。
次年春,江南等地已经有太元帝的死有蹊跷的流言传出,在入夏的时候,不单单江南一带,各地都已经有了这样的流言,而且还都有鼻子有眼的,在太元帝未丧的时候,永平帝就与先帝后妃有染,还被先帝亲眼多见,没多久先帝就驾崩了。
除此之外,还有永平帝没登基那会去蜀中赈灾的所作所为,这些都是有人证物证,当时永平帝对歌姬舞女的偏爱有目共睹,还想要强纳蜀中太守之女,并且到蜀中后整日流连花丛,就差直接说永平帝色中饿狼了,毕竟蜀中那般情况,他本是来赈灾,却这般放浪形骸着实令人诟病。
本该监察天下的御史和东厂默契的无视了这些流言,哪怕之前被太元帝安排防备楚南王的那些将领,暗中也开始站队了,毕竟永平帝登基后根本没做任何有利于百姓国家的事情。
在众人推测楚南王何时起兵的时候,豫章王先一步以查明先帝死因为由,对永平帝发难了。
楚南王第一个响应了豫章王。
消息传来的时候,永平帝正与心腹从扬州采买的瘦马厮混,他也没有蠢到家,当即推开了身侧的女人,让人召集所有大臣入宫商量对付豫章王和楚南王的事情。
只是还没等永平帝商量出一个结果,蜀中太守就旗帜鲜明地站在了豫章王那里,直言当初永平帝到蜀中的恶行。
朝廷自然是要派人去澄清,换而言之就是和豫章王的人打嘴仗,永平帝也让禁卫军和各地将领准备,并且命数十万戍边军攻打豫章和楚南。
皇命是下去了,回应的却寥寥无几,哪怕有愿意出兵的也让朝廷先给他们准备粮草兵器。
等到秋收结束,豫章王就起兵了,豫章当初就是为了防止楚南王造反,太元帝也安排了不少兵马,可是如今更多的就是秦家军,带兵在豫章王身边的真是秦佑宁的长兄秦蔚,二哥秦睿留在楚南,以免楚南北偷袭,楚淮舟负责安排粮草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