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世历史中,它在二战中被广泛使用;安临琛的第二世,它则是正常配给里都会有的东西。在一些交战区域,它会和一些‘良心弹’一起,使用的非常频繁。
在知道配方、比例的前提下,黑.索金比黄.色.火药更容易搞出来。毕竟他还真不知道,在现在的状况下,去哪里搞硝.化.甘.油、雷.汞这种连说都没法说的东西。
哪怕这东西手搓产量低的吓人,但是毕竟是作为这个时代的‘核平武器’来当做镇国之宝的,少就少点。
不过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黑.索金威力更大罢了,安临琛可没见过哪家嫌弃核平武器麻烦就不搞了的。
同样是手搓,同样产出低到令人发指,那为什么不直接选择搓更厉害一点的。但如今对比一下,他知道的‘一硝二磺三木炭’黑.火药配方,已经比这里现有的厉害很多了。
若他是个普通人、或者说只要他上面有没法干掉的人,他都不会拿出这些东西。
但谁让他是皇帝呢。
安临琛愉快的掏出了之前写好的配方。
在郑银眼中,陛下试完了火器以后掏出了一个本子向他这边递了过来;他刚准备接,陛下却又将其塞了回去,转而向他招手。
郑银飞快走过去行礼。
安临琛的要求非常简单。
他要一个封闭式的‘实验小组’,等人员选后,他会给出各色火药配比和火器制作方法,但是要求必须成功,不成功这个小组不开门。
郑银的任务就是选人。
安临琛不清楚究竟有没有什么‘反锦朝’组织,或者其他妄想称帝却未成的势力,是否有线人钉子一类的还留在皇城里。
他一向简单粗暴,就当做封闭试验,从开始到结束,只能进不能出。吃喝拉撒睡都给我在一个地方解决了。这样的环境里,稍有异动的人都会非常明显。
若真有人能在封闭环境里往外递出了消息,那怕也是非常人才了。那到时候再另当别论嘛。
从郑银这里出来,安临琛又一道诏令将项伯和叫进了宫。
他记得这位东北老大哥现在貌似挺闲的。
很快,项伯和就出现在了他面前。
他苦着个脸,见到皇帝也没能很好的收敛起来。
安临琛看着他头顶的气泡,挑挑眉,转手将麦冬招来嘱咐几句。麦冬点头后悄无声息的出了殿门。
第14章
项伯和手下兵可不少,有想要更上一层楼的,自然也有其他心思的,形形色色。
一些老实的还好,最多旁敲侧击打听;一些老油条,就会到处拱火,怂恿别人来套信息。
比如皇帝诏令到达之前,他正被一个新兵蛋子拦着,问以后咋办,现在已经没仗打了,还回不回去了,他们想爹娘了能不能卸甲归田。
真是难为他半天还能憋出了成语来。
安临琛之所以召项伯和来,是因为想到武官,他第一反应就是这个名字。
不过貌似他们的大将军心情不太好。
看项伯和一脸菜色,安临琛直接将原本的话题转了个方向,笑道:“项将军怎么了,愁眉苦脸的。”
项伯和大吐苦水:“唉,陛下,你是不知道,我这下面快吵翻天啦。那帮小子,整天没事干就跑去和三营的人打架。都是闲的。”
项伯和的正经职位并不在京城,他是开国元勋,有定国公头衔;但除却爵位,他身上挂的最高职位是正一品大将军衔,辖区东北,是正经的东北统帅。
皇帝虽然给他挂了个虚的军机大臣衔,但他明白,这是如今京中无人才留他,后面肯定要让他回去的。
如今他留在京城的兵力有将近三万;两万多人驻扎在京郊,最精锐的一部分则被他带进了皇城内的军营。
现在皇城卫有三大营;其中两个是之前的锦安侯亲兵,被编为一营二营;剩下的一个是前朝的皇城卫里投诚的人,编为三营。
项伯和带兵回京后,又驻扎了外来精锐。本就相互看不惯的两拨人里,又加入了第三波。
可不就人心动荡嘛。
原本的亲兵,和项伯和的兵还能和平共处,毕竟也算一起走过来的;前朝的降将们可就没有这个待遇了,偏偏他们还占据了最贴近皇城的中军都督府。
皇城四个兵营驻扎点;前军都督府在最外面,驻扎的是项伯和带来的兵,亲兵占了中间的左右都督府;最贴近皇城的中军都督府,给了原先前朝的人。
四个兵营都在一条线上,一个挨着一个的。
上面的将领们互相看不顺眼的时候,多是翻个白眼、嘲讽几句,还知道克制。下面年轻气盛的小子们就不止嘴上损了,真气起来就动手了,憋不住。
其实真要说有什么大过节那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