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后我成了开国皇帝+番外(234)

作者:弥小仙人 阅读记录 TXT下载

王书一手玻璃活儿学成归来后,早早将他爷爷接了出去过好日子了,这里人人都知道,人人都羡慕。

李丁其实赚得不少,但若是被陈婶子知道了,那估计全胡同的人都知道了,何况就算他确实在计划搬走了,更不能让陈婶子这等赖皮知道了。

“那什么,婶子我去忙活了,回见啊。”他也不给陈婶子说话机会,喊完这句李丁就风风火火地走了,徒留陈婶子在背后跺脚,“呸,什么茅坑里的石头蛋子,又臭又硬的。”

李丁才不管后面的人怎么说他,他一路冲回自家房间里,直到把门关紧,人又到了最里间,他才小心翼翼地掏出了胸前裹得紧紧的小布包。

布包被一层层展开,最后几十枚新银币露了出来,在破旧的布包衬托下更显晶亮。

李丁小心翼翼地拿起一枚凑到眼前细看,看纹理看雕工看那银闪中透出的蓝紫颜色,直到看痴了。

这么漂亮的银币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漂亮得跟是天上来的一样。

不会是用从天河里捞出的石头做的吧?

他小心翼翼地把玩着,摸摸看看又挨个放在嘴边吹了吹,半晌才念念不舍地收了起来。

这可是他这些年攒下的大半家当了。

新银币一经推出就广受欢迎。

无他,外表太好看了,既能让人一眼看出它的银子成色,又杜绝了造假可能。

刚出来的时候,不少人拿到手甚至舍不得用,就囤着,流落到百姓手中的银币极少。私人想换这新的一两币,要在寻常一贯钱上再添一二,才能换上一枚呢;就这样,换的人还极少。

好在陛下新开了个什么‘大锦银行’,那里一直可以兑换,也绝不涨价。

住在天子脚下的他,自然是最快搞清楚的一批人,他这几枚银币,就是从那里兑换来的,或者说大部分百姓手里的新银钱,都是从那里兑换出来的。

凭借新银币,各地的大锦银行分行都站稳了脚跟,接替传统钱庄进了百姓心中,尤其这银行背后站得不仅是皇帝,还是朝廷,更是让许多人放下了心。

半晌,李丁才心满意足地将塞银币们塞入小荷包扎紧,直到掂起来都不漏出一丝声响,这才放好银钱,开始收拾其他东西。

最后,被他贴身放好的东西也不多,新良田的地契、房证,以及一杆雕工精良的烟枪。

他摸着这些东西,一时间感慨万千,最后定格的想法却是:终于可以回去将自己的三爷爷接过来住了。

居京城大不易,他总算站住脚了,也有能力赡养老人了!

李丁红着眼,飞快地收拾起包裹来,趁着城门还未关,直直地奔出城门。

春天是生机蓬勃的季节,村人种瓜播谷,栽桑植棉,到处一片忙碌景象。

李丁就是在这春景里找到了他站在田埂上的三爷爷。

李家曾经也是耕读人家,但前朝战乱年年征伐不休,他们从一个三代同堂的大户人家,到最后只剩一个弱小的他和三爷爷相依为命,四处流亡。直到他们逃到冀州南,最终在一个极为隐蔽的小村庄落了脚,两人在这里等到了前朝灭亡,也等来了新朝建立的消息。

天下太平后,俩人一个留在了这外人难以发现的小村庄,一个则出来闯荡,最终留在了京城城郊。

看着眼前瘦弱的老人,李丁噗通一声跪倒在地,眼中泪水止不住,“孙子不孝,这才来见三爷爷。”

他一走就是几年,直到如今才总算真正赚到成家立业的费用。

看着三爷爷那满头花白的头发,他又有些暗恨,自己还是太慢了。

李丁的三爷爷李溢如今已过古稀之年,在这世道,绝对称得上是位老者了。不过站在田埂上的老人精神矍铄,丝毫不显颓废,显然还是种田的一把好手。

老人看着自己的侄孙,眼中闪过动容,最终却也什么都没说,只上前将人扶了起来,“行啦,地上多脏,浪费你这一身衣裳,又是个孤身一人没婆娘疼的,这衣裳脏了,谁给你洗啊。爱惜点。”

“爷爷……”李丁哭笑不得,老人家什么都好,就是三句话就能拐到催婚上,“我一个人挺好的,再说了,我这种大老粗,作甚去祸害人家小姑娘,给您养老才是正经事。”

他是真没那心思。

李涛两眼一瞪,“怎么说话呢?”

李丁不吱声了。

两人一前一后回了小茅草屋,李丁一路走着,顺道打量四周环境;见有不少人家盖起了新房,甚至其中还有红瓦房,那水泥墙、水泥路抹得平平的,玻璃窗户也擦得锃光瓦亮。

他越看越是震惊。

“爷爷,村里人的日子是越过越好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