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噗。”张秀秀笑着轻薅了一把小丫头的发髻,“最近又跑去听什么话本了?”
“姐姐!”江萤红了脸。
那《戏说大脚马皇后》是个偏江湖气的话本,作为首批登上报刊的故事之一,随着报纸的铺开迅速流传开来。
这是安临琛提供的爽文蓝本,自是让第一次接触这般故事的人们听得如痴如醉;它完结后,后面竟跟风出了不少这类风格的本子,至少这几年,不管哪里的说书人开口都是刀光剑影、江湖义气。
江萤爱听,张秀秀才这么打趣她。
“管它什么招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就是。”张秀秀笑着说话,语气霸气又随意,“且等着两个月后,姐姐给你拿个举人名头回来。”
“那以后,就等着这甚刘婶子上门恭喜你有了双举人的姐姐和姐夫。”
张仁新上届考上了举人却没有接着参加来年会试,为的就是等她,她自是不会让人失望。
何况,她的目的,可不止是考上进士;而是考上进士得到官身后,再通过那‘兵中考核制’,以文转武。
家中已经有了个能舞文的,那她就弄枪吧。
且丈夫是个软和爱撒娇的性子,她更要支棱起来了。
“不过你说的对,这刘婶子日常关注些,注意不要落入圈套。”
张秀秀还没有见过刘婶子,但相对外人,她自然无条件相信自家妹子。
江萤狠狠点头。
果不其然,三天都没过,那位刘婶子再次上门。
她似乎是专门观察了张家人的出行规律,这次正好堵到了人。
这次前来,刘婶子依旧带了些许不厚重的礼,张秀秀不动神色地接下了,随后将回礼准备好。
她并没有露出异常,只将她们当做普通邻居对待。
但这次刘婶子不仅自己上门,还带上了上次她嘴里的小孙孙。
是一个眉目清秀的少年人。
张秀秀惊讶,“刘婶子,看不出来啊,您才多大,已经有这么大的孙子啦?”
面相和精气神是很难掩住的,张秀秀一眼扫过去,就知道这刘婶子最多不过四十多岁,但据她口中介绍的,她孙子已经快十五岁了。
哪来这么大个亲孙子?
这话似是戳到了让她骄傲的地方,刘婶子开始长篇大论:“儿子儿媳争气,一举得男!我老刘家的香火不仅没断,还续得又快又好哩!”
“现在小孙子长大了,虽读书不咋好,但其他方面都顶呱呱!我就想着,不能耽误他呀,这不是学着那些典籍里的厉害人物,给他找个好点的环境,说不得被别人熏陶熏陶,就能学进去啦。”
刘婶子其实姓蒋,但她总是习惯称自己是‘刘蒋氏’,别人也就叫她‘老刘家的’、刘婶子,久而久之,已经没了自己的姓名。
或者说,她是喜欢被叫刘婶子的。
张秀秀眯了眯眼。
或许刘婶子十五岁就生了娃,而后她儿子也是差不多十五岁就有了孩子,那有了这么大的孙子也勉强说得过去。
当着别人的面,这些话自然不好说出口,她只笑笑地应承:“婶子好福气,这孩子一看就是个好的。”
这话听得刘婶子喜笑颜开:“那可不!所以说呀,女人这一辈子,一定要肚子争气,有了儿子就能站稳脚跟,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多子多孙,总有一个能光耀家中的门楣!”
她的话快又密,衬得人极为爽利。
说到这里,更是微微僵了一下,然后不好意思地又将话题拉了回来作为解释:“大妹子我一时嘴快了该打!”
“现在娃娃们赶上了好时候呀,只要会读书,不管男女都是厉害的,看看您这样的就知道了,说不得以后就能以女子身当一方的父母官……这可比平头百姓好太多啦!”
两人就像是普通闲聊一般,说到后面,刘婶子更是一口一个要自家孙子向张家看齐。
一同来的少年人带着些许羞涩的笑意,不主动插话,即使说话了也是一副不急不缓的君子模样。
很容易得人好感。
直到江萤出现,那少年人眼前一亮,话也主动多了些。
江萤:“……”
这人咋回事,她在后面没出来时候是哑巴,她出来就会说话了?总看她对她笑干什么,她又不是镜子能给他照照。
学唱戏的?
小姑娘迟钝又疑惑的表情看得张秀秀好笑,同时也隐约间明白了对方打得一些算盘。
不过看到自家小姑娘被示好的这一幕,她第一反应却是想将那李文澜揪过来。
——那小子不炸了才怪。
咳,她将翘起的嘴角压了下去。
后续的日子里,江萤开始时不时能遇到那刘家小孙子;买绣线的杂货店外、挑猪仔的大路上、护城河边、以及每此她去帮忙的肉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