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后我成了开国皇帝+番外(180)

作者:弥小仙人 阅读记录 TXT下载

第65章

“不过爱卿所想不错,确实要有新动作了。”

“想来陈达陈爱卿会很高兴。”

哦呦~

温宏文一听就明白了,看来新的赋税政策终于准备下放了。

之前陈达因着这些事找过不止一次圣上,还和他埋怨过圣上爱新人胜过老臣,着实酸溜溜了好一阵子;他听得极为无语,也不知道这人还记不记得当初为了新户籍忙生忙死的是谁?

如今看来,很快这老家伙就无暇抱怨了。

温宏文眼底透出幸灾乐祸,希望这次结束,陈达不要再发量迅速递减、头皮稀疏了。

阿弥陀佛,菩萨保佑。

新政下达的速度要比温宏文想得更快,传胪大典前脚结束,后脚新出的文书就送到了这群新上任官员的手中。

今科的新任进士们刚封官派遣完,朝廷紧接着就考核了最初那批‘举人代政’的地方县官们——只要实绩确实不错,就给转正,最低当县师爷,最高县衙知县。

三年两次科举取士,加上此次的考核转正,大锦全新的官员体系算是勉强搭建完成。

尤其底层地方官员,几乎全部都是新生代的年轻官。

新政与新官一齐上路。

因着蜀地那么大的事件刚结束,各地豪强对于朝廷现在的火力和底蕴有了全新而正确的认知,一个个乖得不得了,分发下去的政策毫无阻力,执行推进的速度飞快。

安临琛恩威并施,打了棒子的同时也塞了个巨大的甜枣——所有地方上的新任官员都是带着水泥方子一起赴任的!

同时,水泥配方无偿开放使用,只要你身家清白,便可以去县衙申请;只要在衙门做好备案,不管是做出来自己用还是打算开作坊,都没问题!

除此外,朝廷也会开官营水泥作坊,也允许私人开民营。

一时间,各地都翘首以盼着新官到任。

新官员到位,捐路事宜同样得以落实到各地的具体负责人身上,全境各处轰轰烈烈地修路工程又继续起来了;此外以后若是有人想要捐路,也可直接去找当地父母官申请了。

这等大功德之事,朝廷承诺定可上达天听,且给予一定的免税政策。

其实哪怕什么政策也没有,人们对于新修水泥路之事也抱有百分百的热情。

就不说让他们通行更方便的新民道,有水泥路能通车的地方,也更受大型商贾的青睐;尤其一些瓷器商、玻璃商。

以往他们想要低损毁率运输,只能走河运海运,但还是有许多地方必须走陆路,如果某地道路平整通畅,自然更受他们欢迎了。

而商贾一来,此地的经济能迅速提升不说,人员流动间,当地百姓也得以赚点小钱。

官员到任的首件事,便是清丈土地、清算人口。

之前已登记过的不必再来;没登记过的百姓们,则需拿着过去的鱼鳞册来重新登记原来田地;始终没人来登记的田产,在清查后会直接收归公家;以及官府再度重申允许开垦荒地——前三年不收税,但若是申请开垦荒地后,到期却做不到最低限度的交税,最重刑罚可入狱。

与此同时,开始新政的科普宣传,重点放在田税和户税上。

田产税安临琛用的是大锦版本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即不管你地里种了什么,只要将规定的税部分交完,剩下的不管多少,都是自家的;且明确规定了可以以银代税,以及写明功名的免税额度。

其他产业税则按‘户税’走,按照盈利多寡收税,不达到最低征收限一律不收;同时废除‘人头税’,降低商税。

不管是哪项,都比前朝要低太多。

最后一条最为炸裂,朝廷明确通知,以后要‘官绅一体纳粮’了。

不过身具功名者和已担官任者,会根据功名大小和官位品级有一定的免税额度。

这条政策上明确标注着:大锦是天下人的大锦,纳税者缴纳的税钱最终定会回馈到百姓本身。

不管此时相信的人有多少,朝廷都已经明确地将态度摆了出来。

免税三年即将结束,不少百姓从太和三年的正月就开始等待朝廷公布新的赋税政策。

毕竟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土地才是生存根本,新朝廷一日不公布新的税收政策,人们的心就一日落不到实处。

却不曾想竟等来了如此宽宏的政策!

不少种了一辈子地的农民,听完科普后便默默流泪;一些热情赤诚的,更是拿出自家的土特产送给当地的父母官以及给他们科普的小吏们。

感情都是相互的,这些赤子之心,让不少新上任的官员内心火热,愈加克己奉公,以民为邦本。

新政无形中将官民的距离拉近,更是增加了人们对新朝的信心和热情。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