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大将军麾下能养活那么多兵卒,除却朝廷拨款,也有许多其他产业支撑着。
陈氏粮铺,就是楚家旗下一家不起眼的小铺子;它坐落在宁川城外围的一个边角里,是伤残后退伍的楚家军陈一丁开的;他每日买卖些粮食,日子清闲,靠着楚将军的余泽,即使身体不好,日子也过得不太坏。
但是这个藏在边角里的小铺子,今天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人流量。
陈一丁一脸懵地看着店门口的人。
这是城外闹饥荒了,还是哪个不长眼的又打过来了?
怎么大家突然都围到了他这小粮铺面前来。
好不容易等一波人流量过去,陈一丁一把抓住了在他边上看热闹的布坊掌柜余百胜。
“余掌柜。怎么回事?又要打仗了?”
余百胜诧异:“啊?哪里又有不长眼的来犯了?我怎么不知道?”
“那是城外闹饥荒了?”
余百胜更惊:“哪里闹饥荒了,这也没听哪里发了告示啊?”
“那怎么人人都来买粮,这要过年了也不至于这么个买法吧?”
余百胜终于听到了症结所在,笑着上来拍老邻居的肩膀:“陈兄,你有多久没怎么出去过了?”
陈一丁道:“约有月余吧,这进了寒天我这腿就疼,长久站着受不住,最近晚出早归了些。”
城里又不止他这一家粮铺,光楚家军的伤残兵开的小铺子就有三家,还不算别的大粮行;他一段时间不开门没什么问题。
“那你知道最近城外在铺水泥路吗?”
“啊?这么快,都铺到城外去了?这不刚把城里面解决完吗?”
看着他呆愣的样子,余百胜毫不客气地笑出声:“哈哈,叫你整日缩在屋里头不肯动,落伍了吧。咱们的永安郡主,可是给咱们宁川城捐了一条水泥路,足足有百里长呢。”
“就叫‘永安路’。路头处立着一块可大的碑呢,上面清清楚楚的刻着咱们永安郡主的捐献时间、路段长短,这明晃晃的贡献,谁都夺不走。”
“皇帝挺好,做了大善事,就仔仔细细地将事情写出来了,不亏待人。”
“这不,百姓感念,深怕她吃亏,一窝蜂跑去楚家开设的店铺里买东西去了。”
“你呀,沾了楚家的光。不过不要多想,这是你应得的。”
毕竟你为了保护这身后的家国失去了太多,大家都懂都知道,也都感恩。
后面这话余百胜藏在心里没说,只又伸手拍了拍老友的肩膀,唏嘘道:“咱们边城的百姓,是最最淳朴的百姓了。”
陈一丁愣在原地,半晌,才开怀地笑了笑。
“是啊,等我有空,定去瞻仰瞻仰这永安路碑。”
今年闭朝前最轰动的事,莫过于永安郡主出钱捐了段水泥路。
一时间人人打听。
偏人家时间卡得很好,明儿个就是帝王封笔的时候了,大家都要放假了,这时候不管去做什么问什么,一来一回,就进年节假期了,想跟风上个折子都赶不及。
不少官员嘀咕,怎么又是这个永安郡主。
去年年节,最轰动的事是永安封官,为此年后还吵出了个女子科举之事;今年年节,永安郡主又整出这么个幺蛾子,真真是,逼死个人哦。
这小年轻,也太会来事儿了,这一波一波的。
功劳傍身到快让人无处攀比了。
楚蕴灵的这波天秀操作,在许多官员眼中就是在刷功绩和存在感,他们除了酸溜溜地背后嘴一波,也没什么其他能说的,这可是大好事。
但对于很多商人来说,则是大为震撼。
居然,还有这种刷名声的方法吗?!
第一次见识到何为gg的商人们惊呆了。
现在的大锦人已经习惯听报纸、看报纸;这则报道一出,一时间‘盛京报社主人楚蕴灵’的名头红遍大江南北,成了百姓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是挂在嘴边的正面人物。
也许以后他们会了解到这位姑娘还是个四品大臣,是当朝郡主,但先入主的‘报社主人’名头,仍旧会定格成许多人对她的印象。
至少以后这位报社主人要是打gg,人们一听这熟悉的名字,天然就会相信三分。
若放在常规生意中,得多少年的积累才能换来这点好感度和信任。
百姓不知道其中的利益分割,他们眼中,报纸是卖来赚钱的,而现在主持这项买卖的人,出来捐路了!
好人啊。
街头巷尾议论声中,不少商人开始抓心挠肝的找关系,想要搭上上峰。
捐一段路,就能换来四面八方乃至全大锦的关注,这可都是活招牌。
捐一段路,就能换来光明正大的,和朝廷合作的机会。
他们也想捐,他们也想刻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