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后我成了开国皇帝+番外(153)

作者:弥小仙人 阅读记录 TXT下载

“麦冬,你说这世上哪里最有钱?”

麦冬一怔,这是什么奇怪的问题,但他还是迅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那自是商人的口袋里。”

“嗯?”

问出问题的时候,安临琛本以为得到的答案是某个地名别国的名字,却没想到得到这样一个回答。

“这倒也是。”

买进卖出,本就千秋业。

从古至今,能做大做强的大商人,都是聪明人;大型走商,哪个不是腰缠万贯。

尤其那些能在战乱期间还能保住家财东走西窜的行商人,那是各个有手段有智谋又嗅觉敏锐。

这波羊毛确实可以薅,而且能多角度全方位的薅。

既然如此……

短短几息,多个念头迅速在安临琛脑海里形成,他将手中的笔一转,蘸上墨水,迅速写下了他想到的几个点;好一会儿,才放下了越写越嗨的笔,而后扭了扭脖子,给了近侍一个赞赏的眼神。

“不错,你很好。”

麦冬眉眼弯弯,嘴上却谦虚:“陛下谬赞了。”

“嗯,宣金斗一趟。”

“另外,给朕拟一个重臣名单。哦,还有最近功劳不错的大臣也来一份。”

是时候提前发年终奖了。

第一秘书麦冬的效率极高,金斗进宫的时候,关于最近大家的功劳册已经集齐。

他收集这些的时候并未瞒着下面的人,是以因着皇帝短短的一句话,众多大臣提心吊胆了起来。

怎么突然问功绩?

乾清宫里,金斗正在给安临琛见礼。

“见过陛下。”

他已经见过皇帝不少次了,不算紧张,但被召唤,内心仍旧激动。

他深刻明白,在他这样的内廷人身上,陛下不费闲情,不做闲事,更不养闲人。

所以,此次陛下又要他干什么呢?

他不敢妄自揣度圣意,只能迅速收拾好自己的心情。

上座的声音传来,很是随意:“金爱卿辛苦,玻璃开烧至今,完成品几何?”

金斗被这一声爱卿唤得轻飘飘的,但还是准确回答出了问题。

“回禀陛下,约3万余,其中小物件与简单物件众多占约2万,剩余的一万中有8000余件大小不同的平板玻璃,剩下的都是精品,但其中工艺繁复登顶的不过百件。”

玻璃从烧制至今,只在太和二年的元宵节亮相过,惊艳众生后就重新归了朝廷,昙花一现。

由于这是‘自上而下’、由皇宫传出的工艺,所以在没正式得到皇帝允许的时候,没有明面上的交易出现。

目前只有安临琛常去的场所里,会出现玻璃制品的门窗或者摆件了。

看着似成了皇家贡品。

听到这么大的数字,安临琛有些震惊:“这么多?”

金斗点头:“这只是宫中内廷人制作出的量,那些前来学手艺的匠人们自行制作出的东西不在其中,他们做出的成品多数都在玻璃制造局中放着呢。”

因为带头制作的朝廷还没开玻璃买卖,下面的人自然不会主动冒头,且大多数人是冲着学手艺来的,那点料子自然是融了做、做好了又敲碎了融掉继续做,真留下的成品倒也不多。

“这样啊……”

听到这里,安临琛示意麦冬坐下歇息,他则低头将刚刚麦冬收拾好的折子拿了过来。

正是两份名单,麦冬分得干净整洁,一本是一品以上的重臣们的,另一本则是最近有亮眼表现的人。

安临琛拿起上面那本,仔细看了起来。

这是关于重臣的折子,列在最前面的,是从一品往上的官员,都算得上是安临琛的熟人;他数了数,正一品的大臣才堪堪过了十人,包括内阁学士三人、太师一人、领侍卫内大臣一人、掌銮仪卫事大臣一人,以及五位守边的大将军。

从一品则多些,包括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少师、少傅、少保、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使、协办大学士、各省总督、京城军营巡捕统领、将军、都统、提督等等。

共八十多人。

能上名单的,总计不到一百人。

他又拿来了另外一份名单,细看了起来。

“嗯?”

一条来自蜀地的功劳标记有些奇怪。

其他地方都老老实实‘某某地方某某官员做了某某事。’但蜀地很奇怪,夹在知府府尹下面的居然是标着一个大祭司,功劳居然还是‘教化有功,百姓和乐’。

今年乡试之前,云贵那边有部族再次上了折子希望朝廷通过他们的‘土司制度’,保留自家人当官的权利,安临琛一律没给过,明确说明想要当官就去考试,最后倒也老老实实的接受了朝廷的派官。

怎么到了这蜀地隆安府,掌权的就是大祭司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