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景曜重重点头,十分贴心地表示,“到时候我就骑着高头大马回来,再跟着祖父一起风风光光回乡祭祖。”
富贵不还乡,如同锦衣夜行。萧景曜很懂萧子敬的心态。
萧子敬果然很高兴,笑呵呵地领着萧景曜再去给祖先们上了炷香,坚定地认为祖宗们一定会保佑萧景曜顺利通过乡试。
没通过也不要紧,三年后,萧景曜也才十三岁呢,再等三年,也就十六岁。完全等得起。
萧景曜一家三口就在萧子敬和齐氏含笑的目光中,坐上了去府城的马车。
齐氏眼中泪光闪烁,却还是笑着叮嘱师曼娘别累着,又捏着萧元青的耳朵警告他别到处惹事,直到马车离开后,齐氏忍了许久的泪水才掉了下来,哽咽地看向萧子敬,“老头子,家里就剩我们两个了。”
萧子敬看了一眼空荡荡的宅子,心里也空落落的,伸手拍了拍齐氏的肩,温声安慰她,“孩子大了,总该出去闯闯。府城也不远,你要是想孩子们了,我们过段时间就去府城玩几天。反正家里也没别的事,不过是多费点银钱罢了,曜儿有钱!”
齐氏破泣为笑,伸手捶了萧子敬一拳,“你个老货,还真有脸面用曜儿的银钱!”
萧子敬得意,“这有什么没有脸面的?谁让我孙儿有本事!”
“亏你还天天骂元青瞎嘚瑟,元青这模样,分明就随了你!”
*
萧景曜到了府城后,先去拜访了严知府。
严知府早就同府学的陈教谕打了声招呼。作为达成小三元成就的十岁神童,萧景曜在整个常明府的读书人中已经有了不小的名气。陈教谕对严知府举荐萧景曜入学一事没有任何的抗拒,十分欢迎萧景曜去府学,也存了想好好考校萧景曜一番的心思。
谁第一次见到传说中的神童,能忍住不考他一番呢?
常明府学和府衙就隔了一条街,府学占地面积很大,几乎占了半条街。
萧景曜拿着严知府给的引荐帖进了府学,陈教谕亲自领他入学,并带着他好好逛了逛府学。
萧景曜这才发现,原来府学是左庙右学的格局。左边是孔庙,供奉着孔子像,新入学的学子都要在师长的带领下拜了孔子,听了训话后,才正式成为府学学生。
右边的学馆很大,有各种等级的班舍。从甲到丁依次排列,每月都有旬考,旬考排名前二十的,才能进入甲班。其他的则分别按排名依次分到乙、丙、丁三班。每次旬考都会有班级成员变动,甲班学子可能掉去丁班,丁班学子也有可能一口气冲进甲班。
一看这个模式,就非常卷。
萧景曜忍不住叹气,原来这种按成绩流动分班的方式,这么早就有了吗?后世的重点班流动制,不会就是照抄现在的官学模式吧?
果然,历史太悠久,什么行业都能从历史记载中找到些好办法。
让萧景曜意外的是,府学并不仅教四书五经等课程,除了这些之外,府学还开设了礼乐射御数等君子六艺课程,每门课都有严格的要求,绝无蒙混过关的可能。
萧景曜眨了眨眼,觉得府学果然是财大气粗。这些课程的经费投入可比四书五经的投入大多了,尤其是御和射,驾马车和射箭,总得有马吧。现在的马就相当于后世的豪车,寻常人家根本买不起,府学能有这样的条件,可见官府对教育的重视。
萧景曜正跟在陈教谕身后准备去食堂,就见到一个熟面孔开开心心地同他打招呼,“景曜弟弟,你竟然也来了府学?太好了!”
第037章
一脸惊喜同萧景曜打招呼的人, 当然是张伯卿。
萧景曜倒是不意外在府学看到张伯卿,以张伯卿的家世,再加上身为举人的张父的关系网, 张伯卿想入府学,并不是什么难事。
倒是萧景曜能进府学,让张伯卿好生惊讶了一回。
张伯卿一如既往地不会看人脸色, 哪怕陈教谕还在,张伯卿兴奋地同萧景曜打过招呼后, 都极为意外地问萧景曜,“府学十分难进, 你是走了陈教谕的门路才得了入府学的机会吗?”
萧景曜重重咳嗽了一声, 不断给张伯卿使眼色, 快点看看你面前的陈教谕, 他的脸色像不像锅底?
奈何张伯卿实在是个看不懂人脸色的铁憨憨, 不仅没意识到萧景曜要给他传递的信息, 反而在看到萧景曜的眼神后,十分大聪明做派地问陈教谕, “陈教谕, 我说的不对吗?”
这可真是个好问题。陈教谕笑得如沐春风,和善地冲着张伯卿招了招手。张伯卿开开心心地往陈教谕的方向走了几步,然后,“哎哟,君子动口不动手,教谕你怎么打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