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地本为百姓所有,百姓年年缴纳赋税,遇到旱涝年份,则要以良田来弥补损失,哪还有半点闲田可以荒废?更何况,以彭晗为代表的朝廷官员的内亲外戚,所侵占的田地本就是上好的良田!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老百姓吃饱了,才能安稳,民安则国泰,岂能任由权贵侵占民田而重伤我大晋朝之根本!”穆宴辞一番话掷地有声。
满堂哗然。
因为侵占百姓良田的,可不止彭晗一人。皇亲国戚,以及官员亲眷,强占百姓良田的,多了去了。难道都要处罚吗?
处罚得过来吗?
珣帝本想轻轻揭过,毕竟在他看来,吏部尚书彭英和是个得用的人才,他的儿子占点田地,也不算什么。
况且彭英和曾私下里和他透露过此事,说是田的主人何三丰曾将他家四百亩地投献给了他儿子彭晗。
彭晗也为何三丰报了仇,杀了抢夺其田产的同乡人何富,最后“收下”他的土地也算合理。
可穆宴辞却不认同这个处理办法。
他直接搬出了大晋朝太|祖皇帝的铁榜律令:“凡本朝皇亲国戚,又或者勋贵亲眷、奴仆等,皆不得倚势凌民,夺侵田产财物,不得受诸人田地及投献的物业,违者必诛。”
珣帝本来得位不正,是抢了侄子的位子上位的,最忌惮太|祖皇帝的遗训,又想做个好皇帝,洗刷身上的污名,于是他沉吟良久,终是答应了太子穆宴辞的要求。
勒令侵田案一干涉案人员,限期交还土地,去官府户房办理过户登记手续,逾期不还者,流放琼州,父兄在朝为官者,革去官职,永不录用。
同时,朝廷张榜告示,凡有百姓被侵占田地者,皆可报官,要求归还。若遇官府的人阻拦,一经查清,必严惩不贷。
此令一出,大晋朝掀起了一阵热闹非凡的还田潮,自然也有人心黑头铁,硬是拖着不还的,也有老百姓胆小怕事,不敢得罪权贵,因而忍气吞声的,但大部分人还是陆陆续续站了出来,讨回了自己的田地。
由此,太子爷的声望开始在朝野内外树立起来。
但这远没有结束,还只是一个开始。
不满穆宴辞的人依旧不少,诋毁他出身的,怀疑他血统的,各种质疑的声音从未停歇,所幸的是,珣帝让钦天监占过一卦,卦象显示他确实有一个皇子流落在外,且又让太医验过他俩的血,是相融的,确定是父子无疑。
兼之,司礼监掌印大太监李有吉可以作证,当年他偶然间临幸过的宫女刘春杏,出宫之时已有身孕,穆宴辞的出生日期完全对得上,且又有白玉蟠龙环佩可以佐证。再者,穆宴辞的眉眼以及脸型,分明和珣帝年轻的时候有三四分相像。
凡此种种迹象,如此吻合,由不得珣帝不相信,穆宴辞就是自己流落在民间多年的皇子。
就在穆宴辞日日宿在东宫,处理各种珣帝扔给他的政务之时,远在两千里之外的小小太平县,老乞丐何三丰终于拿回属于自己的四百亩田产,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大地主。
何三丰收纳了太平县和附近县城的乞丐,把田地租给他们种,只收取很低的租子。
这一日,他装了满满两板车的瓜果,敲响了颜宅的门。
第050章
东宫。
穆宴辞正端坐在案前看折子, 一个小太监匆匆进来,给他带来了一个消息。
是李有吉让他传话的。
小太监说:“干爹让奴婢给太子殿下捎个话,坤宁宫的那位,今日召见了锦衣卫千户章延, 让殿下小心提防此人。”
穆宴辞不紧不慢地批完手上的折子, 提朱笔写了两个字:已阅。随后抬头道:“回去告诉你干爹,说孤知道了。”
小太监躬身答应着退了出去。
太平县颜宅。
堂屋内, 圆青和戚氏坐主位, 何三丰坐客位, 碧萝献茶。
何三丰笑呵呵说明来意,自报家门, “……颜娘子,您是个大善人。三年前的冬天,太平县下了一场鹅毛大雪,当时老朽患了重病,饿了好几天, 几乎要冻死在那场大雪中了,是您菩萨心肠, 派人来城隍庙给我们送吃的。知道老朽病重, 您还打发下人给我煎了药送来, 连喝了三天药,我总算是活过来了。您的大恩大德, 老朽没齿难忘。这些蔬菜瓜果,都是自家田里种的, 送过来孝敬颜娘子和夫人。”
圆青和戚氏对视一眼。
此事圆青还记得, 她当时刚搬到太平县不久,她想着自己重活一世, 没有再走上辈子的老路,既救下了娘亲的命,又怀上了属于自己的孩子,一定是老天爷垂怜。于是她想着做点好事,给肚子里的孩子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