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就见外啦,杜柠的朋友,就是我们的朋友,何况肖小姐也是我们餐厅的老顾客了。今天大伙儿正好借着你们的喜气,一起聚聚,放松一下。你们直接来吃饭就好,那两瓶好酒,还是让李先生自己留着喝吧。”
“那是我们的一点心意,请您务必收下。他早就想和我一起过来道谢了,没想到您这边还这么用心,为我们准备了这么多好吃的菜……汤老板,您这灯,样子可真别致啊……”
此刻,青花书灯的光亮旺盛得有些反常,那道蹿腾不止的火光里,仿佛囚了某个不甘的灵魂,跃然欲出。餐厅里光线并不暗,为什么他要在白天点灯呢?
“肖小姐发间的紫钗,也是难得的宝物——可否,借来一看?”
“我的钗子么?可以啊。”
肖玉擅长盘发,见汤老板想看这紫钗,她二话不说就解了发髻,想着等对方看完钗子再盘上便好。肖玉怎么也想不到——汤老板会一下将那紫钗投入灯内的火焰中。
面前这一切发生得太快,肖玉还没来得及上前阻止,被视作传家宝的紫玉燕钗竟已化作了一缕烟。她披散着一头浓重的玄色秀发,愣在原处。
不应该啊?即便不去想:汤老板为何要这么做?单看这钗子销镕的速度,都快得不合常理。肖玉读书时,理科成绩不佳,但也知道一般情况下,物体的燃烧都有个过程,更何况是这样的硬质金器?
后来的一瞬内,发生了太多事。在肖玉愣神间,紫钗所化的作烟雾已被她吸入肺腑。
就在那一刻,她的脑海中,走马灯般闪过她和李郎的故事。只是在那个故事里,他们都身着古装,如戏里一般;在那里,身边的人也将自己唤作“小玉”,他们是谁呢?那些熟悉又陌生的场景,究竟是哪里……
“想起来了么?”
肖玉在下一个深呼吸中猛然清醒过来,她能听到汤老板的声音冷静得不掺一丝情绪,没等她回答,就继续说着:
“你们,该回去了……”
***
杜柠心里很清楚:自己最终还是得去参加聚会的。才晚到一会儿,肖玉已经在发消息催她了。毕竟,她也算是联结斜阳餐厅与肖玉的纽带,于情于理,都没有缺席的道理。
杜柠读研时选的是戏曲方向,因而对汤传提到的故事相当熟悉。改编前的《小玉传》是个典型的悲剧,痴心女子遇上负心人,付出所有,却惨遭抛弃,待到重逢之日,却也是诀别之时,小玉长恸数声而绝。而后,负心人在与其他妇人相处时也愈发疑神疑鬼,暴戾且善妒。
经过改编后,男女主之间的爱情仍然曲折,但结局很美好:有情人待误会消除后,会更珍惜彼此,重逢时淡淡吟出一句:“今宵剩把银缸照,犹恐相逢是梦中。”①,便胜却人间无数。
汤传认为肖玉就是书中的“小玉”,杜柠也清楚——他说的没错。尤其后来听说肖玉与李逸产生误会,是他导师的女儿卢贞从中作梗。杜柠想到:明朝的书作中也提到了卢太尉之女为求如意郎,硬是想拆散有情人的桥段……
要是当初肖玉留在剧团,踏踏实实把那出戏演完,会不会发现端倪?但可能就是因为她有着这样隐秘的身份,才命中注定会错过“自己的故事”。
事实脉络清晰,杜柠也无法继续自欺欺人,现在她更关注的是:肖玉体内那缕“小玉的魂魄”消解之后,她还能留在这个时空么?如果继续留于此地,她的命运又会变作哪般?“新的肖玉”,还会记得杜柠么?那个她,还能算是原来的“她”么?
其实,杜柠早就走到餐厅附近了,只是太多的问题还没理清,于是迟迟不愿赶去赴约。她来到运河边那片向外凸出的观景平台,之前那段日子,杜柠会到这里与向春谈心。
自从上次在运河边与她道别,已经过去好些日子了。后来,杜柠再也没能在现实中听到向春的声音,只是,不时会在梦里看到那位和她长得很像的姑娘:身着明艳的古装,笑靥如花。杜柠总觉得:那个“向春”想要告诉自己些什么,只是她还无法领会对方的意思。
尽管汤传说过向春并没有真正死亡或消失,但杜柠总感觉自己已经失去她了;如今,还不知道肖玉将面对怎样的结局……
眼前的货船照旧川流不息,杜柠顺着它们航行的方向眺望着远处。远方的建筑,是那种极具现代感的设计,鳞次栉比的高楼,呈现出一种坚固的秩序感,也能与“明国城”这头的古典楼宇相映成趣。古时女子与当代女性的命运,也能在肖玉体内达成这样的和谐么?
杜柠呆呆望着眼前的一切,陷入了沉思……不经意间,瞥见侧后方的某处天空,看起来有点不对劲:那边清爽的蓝色,正一点点被灰暗的影调侵袭。她赶紧转过身,定睛观察了一番:竟看到某处建筑上方,浮出了奇怪的黑雾,雾气大有不断转浓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