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焦燕的计划·三
为了保证计划可以顺利进行,唐演和谢寅都将此事全部与唐家人一一告知,小皇帝那边自然也不能不知会一声。
这件事的风险性极高,一不小心可能就是会被其他几个小国家瓜分的地步。
不过事已至此,小皇帝如果不和他们合作,恐怕也就只剩下了跟着玄太后回去,然后被玄太后当做是可以汲取气运的人物一直到吸干气运为止。
在这两者之间,小皇帝自然也知道自己应该选择什么,这尚且还没有人胸口那么高的少年,倒是早早就要开始考虑这些本不应该是他考虑的事情。
在收到吴家的回信以后,扶图鲁和焦燕优先出发前往羌狼族,唐演和谢寅紧随其后。
他们两人本身在大周就没有什么功绩,更多人并不会把视线放在他们两人身上。
另外在京都当中,唐儒闵和唐严致父子搭档前后夹击,让京都当中一众牛鬼蛇神被压制到难以喘息,这也使得两人有了很多的喘息空间。
京都里面的氛围越发剑张跋扈。
宫中传来小皇帝病重的消息,玄太后甚至是差人为自己缝补了一件龙袍坐上了龙椅。
在力排众议之后她开始正式接管国家大事,朝堂上看不惯这一点的文臣日日弹劾,但迎来的结局却并不如想象中美好。
玄太后以“小皇帝病重,国不可一日无君”的说法堵住悠悠众口。
这些年她在朝中培植出来的党羽总算是露出了真面目,如今所能够威胁到唐家的,除了玄家,竟是平白无故还多出了另外几家过去籍籍无名的小家族,这些人的后代子孙一路提拔,隐隐有了些要超过玄家和唐家两家的势头。
玄家的势力已经在日复一日的削弱下变得颓唐,玄老太爷的过世更是直接给了玄家一道重击。
在这个时候,玄家总算是发现自己再也无法用玄家的事情挟制玄太后,于是他们转战希望能够和唐家合作。
不过有了唐演的千叮咛万嘱咐,再有唐儒闵在唐家坐镇,他绝不会允许玄家和唐家再牵扯上任何利益关系。
他们两家从来走的都是两条路子,强融只会壮大对方的狼子野心。
失去了所有盟友和庇护的玄家结局不言而喻,在其他家族的围剿之下,玄家过去做的所有恶事,包括但不限于杀人放火,打家劫舍以及勾结山贼这些大罪,细细数来大小罪加在一起竟罗列出了上百条,当即满门就地抄斩,比起前一世的唐家定罪都要迅速与干脆利落。
沙城的那两位已经同意了会打通城市之间的贸易道路,不过却也没有那么快便就离开大周。
倒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那沙城来的小公主似乎是满心满眼都落在了大周的启王殿下李昭身上,这下倒是让众人越发津津乐道,沙城的势力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可对方到底是沙城的公主,一旦和启王成亲,这启王才是真的没有了争夺王位的机会。
更何况这沙城来的小公主还口口声声要将启王带回沙城。
最让人讶异的是,玄太后对此并无太多异议。
这些事情几乎都不过就是在这小半个月时间里发生的,同时间更为让人感到人心惶惶风雨欲来的是,玄太后加强了京都当中的守卫。
身穿盔甲,手持铁刃的士兵们日复一日地在京都街头巡逻一般来回走动,实在是令人感到闻风丧胆。
不过,这却是唐演和谢寅等人已经离开了京都以后发生的事情了。
此时唐演与谢寅正都坐在马背上,在离开京都的这段时间里,他们已经途径过了一片青山,望过了郁郁葱葱的麦田,瞧见过洪水退去过后早已完成重建,现在正繁盛的十二州县,亦去过当年被摧毁掉的那些遗址。
当年大水改变河道,有一些建筑则是永远沉入了湍急河流底下。
唐演和谢寅两人两匹马,日夜兼程朝着边境吴家军所在的地方赶路,日出而行,日落而息。
不同于京都被圈进城池当中的一方天地,他们在农村乡镇瞧见了更为广阔的天空和闪烁的星辰,感受到了这天地的浩瀚与广阔。
路过十二洲的时候,姚长青听说了他们的到来,特意让人安排他们住宿,也不知道是哪里的百姓走漏消息,说是当年预言大水的人前来,一个接着一个想要拜见感谢。
距离发大水的时间早已过去良久,当年的孩童也已经迈入了青年的行列,青年则是走向了成年,成年者则是步入了老年,这涉及了家家户户的灾难,最终在他们拜见唐演时形成了闭环。
唐演和谢寅并肩而行,在完全离开京都以后,唐演也不必在意他人的目光,他大胆地向众人介绍谢寅就是他往后的爱人,他们会像是寻常夫妻那样牵手出门,在不必要赶路的时候一并去街上买两串糖葫芦分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