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朕的罪己诏真能让上苍下雨,解救天下黎民,别说让人下一次,就算是下上十次,百次又何妨?”
“可是,董卿家你可有想过,若不能找到正确的错处,贸然下诏,又会带来何等后果?”
满朝上下,谁最不希望出现天灾?
那无疑是弘文帝本人,他励精图治十年,才让东洲四海升平,国库充盈起来。
他还想着用这次机会好好的整顿收拾一下士族,现在呢?
天下大旱,多年累积,到目前已经去掉了一半,未来还不知道需要花多少。
他手里的筹码大大缩水,短时间里,他怕是再难动士族分毫。
“陛下所言甚是,是老臣太着急了,求陛下降罪。”
本就已经被文嵩韬弄得骑虎难下的董大人,此时听到弘文帝这一席话,也不敢在继续咬牙坚持。
老老实实的认错。
“董卿家,有这份心,朕很欣慰,何来降罪一说。”
董大人感激不已的,又说了一些赞美的话,老老实实的退回到了队列之中。
见状,弘文帝的面色好看了许多。
然而就在下一刻,又一位大臣走出了队列。
定睛一看,走出来的大臣,弘文帝刚才缓和的脸色刷一下,变得最开始听到要他下罪己诏的时候还要难看。
同时,下方群臣在看到这位大臣走出来的一瞬间,也都是纷纷澈目,更有一些大臣小声的一轮起来。
“他这时候出来干啥?”
“还能干啥?”
“看着吧,我觉得陛下肯定又要被怼。”
是什么样的大臣这般牛掰呢?
此人,名叫耿琛,七八年前入朝为官,一直都待在御史台,这可是一个很爱搞事的主。
刚正不阿,脾气非常倔,弹劾过的人和事不计其数,最彪悍的是,他连弘文帝都弹劾过多次。
属于是那种,头铁不怕死的滚刀肉,弘文帝对他是又恨又爱。
恨,自然就是他经常会找他这天子的麻烦,爱的自然是他的刚正,他不属于任何派系,是一个只对国家效忠的纯臣。
这些年,因为他的存在朝堂的众位大臣都非常老实,就算是要敢坏事,那也是偷偷摸摸,但凡被这耿琛知道,那绝对是不弹劾得你低头认罚,不罢休。
作为天子,常年都在宫中,对外面的事,或多或少都缺乏一些了解,所以弘文帝很喜欢耿琛这种能帮助他监察百官的臣子。
第179章 ;弹劾
虽然这个耿琛有时候也会找他的麻烦,不过总体来说,他对耿琛还是喜欢多个厌恶。
要不然,就耿琛这爱蹦跶搞事的德行,坟头草早就丈许高了。
可是,为什么见到他走出队列,弘文帝的面色会很难看呢?
因为时机,刚才还在说罪己诏的事,此时他站出来,弘文帝是真怕,这家伙找他麻烦。
“陛下,臣有本要奏。”
“耿卿要奏何事啊?”
弘文帝努力的挤出一个和善的笑容,若是仔细看,从这笑容中,还能看出一点点的讨好。
最近,他的事真的很多,心情非常烦躁,这种时候,他实在是不想有人在找他的麻烦。
“臣要弹劾万福乡君二罪。”
“嗯?”
弘文帝一怔,同样殿上的一众大臣也都是齐齐侧目。
不是说好怼陛下的吗?
怎么突然变了?
而那站在最前面的文嵩韬此时也是满脸的不敢相信,这耿愣子是几个意思?
弹劾万福乡君干啥?
“万福乡君?你是说陆杳杳?”
弘文帝也被耿琛这突然的话搞得有些愣神,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耿卿你且说来,她犯了那二罪?”
弘文帝此时提着的心已经放了下来,反正不是弹劾他自己就好呗。
群臣也都纷纷侧耳倾听。
“前些日子,陛下曾下旨,不准任何人大量收购囤积粮食,万福乡君却明知故犯,这十多天来,命人在各处大肆收购粮食。”
“臣昨天专程命人调查过,目前万福乡君已经囤积了约有一万石粮食。”
“无视圣旨,明知故犯,此乃罪一。”
听到这里,文嵩韬连忙站了出来,冲着弘文帝拱手下拜。
“陛下,臣有话说。”
“准。”
弘文帝瞥了一眼文嵩韬。
“据臣所知,万福乡君庄上百姓甚多,前些日子,收获的土豆也都已经被朝廷收购,用于明年推广之用。”
“如此多人要吃饭,现如今天下大旱,余粮不够,自然需要大量收购。”
闻言,不少人都是连连点头,尤其是户部的那些官员,当初收购土豆的时候,他们都有参与。
人家土豆都卖了,现在大旱自然要收购粮食,不然还要等着人饿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