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齐国王都的陷落,秦不疑声名如日中天,成了秦国人口口相传的英雄,一首童谣悄然无声之间传遍了秦国上下。
街道上,小孩子们手舞足蹈地高唱:“秦太子来,九州归一,一统天下,霸业无双。”
永安宫内,圆圆捧着一盘水果放在无双面前,道:“夫人,太子真厉害!”
说起秦不疑,圆圆的脸上满是崇拜,目光晶莹。
无双慢慢地举起手中茶盏,茶叶随着水流轻轻摇曳,泛起一层层涟漪。她皱了皱眉,只是低头饮茶,似乎并不想过多评论。
突然,她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在脑海中问009道:“原著里,秦不疑失踪过一段时间,是在什么时候?”
片刻之后,009的机械音响起,“在原著中,秦不疑是在从齐国返回的路上,遭到了叛军的伏击,在名叫‘十里关’的地方,身中数箭,掉进大流河中消失了。再次出现的时候,他已是‘兰玉教’教主,左脸被毁,且只剩一条腿。性情大变,凶残异常,就连吴伯昭,也险些死在他的手上。”
无双的眼中闪过一道锐利的光芒,她回味着那句歌谣,眼中闪烁着不易察觉的深意:“一统天下,霸业无双……”
她再次转向圆圆,问:“现在宫里上下都知道这童谣了吗?”
圆圆眼睛一亮,轻轻点了点头,“都知道了。”
无双点点头,之后再没说一句话。
*
夕阳西下,天地苍茫,金戈铁马穿越荒草风沙,秦不疑率领大军行走在草原之上。身上银甲在落日余晖下反射出炫目的光。他身后,秦国大旗飘扬,大军延绵不绝。
在远方的地平线上,边塞的城墙像若隐若现,巍然屹立在大地之上,沐浴在斜阳的余晖中。
秦不疑骑在马背上,他的目光定定地盯着那座城墙,随后下令:“今晚在此安营扎寨。”
话落,大军缓慢地停止了进程,士兵纷纷开始为扎营做准备。黄沙之上,是一片忙碌景象。
到了夜晚,军营中的烛火纷纷亮起。主帐内,幽幽的烛光下,秦不疑坐在桌前,把玩着手中那只云雀锦囊,锦囊上精细的纹路在烛光下泛着细腻的光。
不多时,他提起笔,写道:“大局已定,即日回京。”
身边,一只信鸽安静地停在桌边。秦不疑小心地将信件系到它的脚上,唇角浮现出一丝笑意。
信鸽伸展翅膀,瞬间消失在夜幕中。
就在此刻,尉迟垣急匆匆地走到帐篷外,大声禀报道:“殿下,王都的信使到了。”
秦不疑点了点头,语气平和:“让他进来。”
帐帘轻轻被掀起,一名身着劲装的信使急步进来,他双手递上了一封密封的红蜡章信。金色的印章上有着秦王的龙纹,标志着信件的重要性。
秦不疑眉头微皱,他接过密信,迅速撕开红蜡印章,展开信纸。上面赫然写着四个大字:“王都有急,速回!”
读完后,秦不疑的眼中掠过一丝疑惑。
尉迟垣看着他,不禁问道:“殿下,怎么了?”
秦不疑回应:“陛下命孤速速回京。”
尉迟垣皱起眉心,声音带着担忧:“按照大军的进程,至少还要两个月我们才能回到京城。”
秦不疑沉默了片刻,最后决定:“孤带一队骑兵先回去。”
*
风从远方吹拂而来,带起大片沙尘,掩盖了十里关的锋利轮廓。夕阳的余晖渐渐染红了半边天,如同流淌的血,宣告着暗藏的危机和即将到来的风暴。秦不疑手中紧握的密信,眼中思虑沉沉。
他身后,数十名戎装亲卫骑士以错落的队形跟随。这些骑士各执利刃,锐气逼人。在这沙尘中,马蹄声宛如擂鼓,在风沙里格外清晰。
就在他们距离十里关还有数百步时,那宏伟的关城已经清晰可见。沙尘渐散,古老的石砖城墙数十年如一日地守护着秦国的边关。
其中一名身材魁梧、背上扛着大弯刀的亲卫上前一步,骑马冲至关前,高声吼道:“太子回京,速速开门!”
然而,答复他的不是打开的城门,而是无数飞箭犹如蝗虫般从四面八方涌来。箭影密集,夹杂着死亡的气息。瞬间,几名亲卫应声倒地,马匹嘶吼,不安地踏着步。
秦不疑身旁的亲卫十分迅急地在他面前组成了一道人墙,将他严严实实地护住。可箭如疾风骤雨,刹那间便取去了不少人的性命。
其中一个守在秦不疑身旁的亲卫,见势不妙,猛地推了秦不疑一把,喝道:“殿下,快走!”
话音刚落,一支飞箭狠狠地穿透了他的胸膛,他身体倾斜,从马上摔了下来,尘土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