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呼吸逐渐急促,身子前倾,将她扑倒在了胡床上。
翻滚中,脚不知勾到了何处,帷幄倾倒,将两人埋在了里面。
眼前一片漆黑,两人瞬间都不动了。
张九龄先回过神,胸腔震动,笑出了声。
谭昭昭蛄蛹着,哎哟一声,“嘘,别笑别笑,咱们先爬出去。”
张九龄说好,黑暗中紧紧握住谭昭昭的手,慢条斯理往外钻。
“昭昭。”
“嗯。”
“若是帷幄没倒塌,你真要我服侍吗?”
“不会。”
谭昭昭还是把持得住,酒只是微醺,美色添了几分醉意,但都抵不过她对长安,对走出去看看大唐的向往。
张九龄唔了声,道:“就是昭昭要,我也不会同意。”
帷幄塌得很及时,若非如此的话,谭昭昭觉着他是开弓没了回头箭。
谭昭昭怀疑地道:“大郎真能忍住?”
“昭昭能忍,我亦能忍。”
顿了下,张九龄道:“男欢女爱,本属天性。我知晓昭昭为何而忍,我亦同昭昭一样。”
“大郎真好。”谭昭昭由衷夸赞。
果然,成大事者绝非凡人,在仕途不顺时,并不自暴自弃,回到岭南开辟了梅岭古道。
谭昭昭蛄蛹了半晌,发现眼前还是一片黑。
帷幄极轻,落在身上倒没事。只是,整个帷幄只放了一张胡塌,一张矮案,并不宽敞。
蛄蛹了半晌,谭昭昭手摩挲过去,发现他们还是在胡塌上。
话锋一转,谭昭昭呵呵道:“可是大郎,为何我觉着,你非但没往外动,反而在将帷幄往我们身上缠呢?”
“昭昭莫要冤枉我。”
话听起来义正言辞,张九龄的手臂却用了力,将她搂得更紧了些。
他无法再说下去,胸口充盈着莫名的情绪,怕一出声就会哽咽。
他喜欢眼下的境况。
在重重的枷锁下,在无边的黑暗中,只有他与她。
幸得有她与他,能彼此相拥为伴。
第十八章
炎热的盛夏总算过去,早晚天气逐渐凉爽。
如今的雕版印刷尚未普及,由朝廷主持编撰的历书即皇历珍贵,张家共有两本手抄本。一本在张弘愈手上,一本在张九龄的书房。
谭昭昭问他要了来,每晚歇息之前,总要先看一看,然后心满意足地躺下歇息。
张九龄看得想笑,问道:“可是在卜凶吉?”
谭昭昭道:“非也,我在看离去长安还有几日。”
翻了个身与张九龄面对面,举起手指头对着他晃了晃,兴奋地道:“只有二十一日了,二十一日!”
张九龄拽住了她的手指,宠溺地道:“我知道。早些歇息吧,明日我们用过朝食之后,上山去摘新鲜的梨吃。”
大唐的果子远不能与后世比,谭昭昭听到鲜美多汁的梨,顿时口舌生津,一下闭上了眼睛,道:“我睡着了。”
张九龄轻笑出声,顺势抵着她的额头摩挲了几下,低喃道:“睡吧。”
谭昭昭很快就睡着了,张九龄在她均匀的呼吸声中,沉入了安眠。
一夜过去,谭昭昭精神奕奕起了身,用过朝食之后,便与张九龄从偏门出去,分别上马。
梨树在上次摘荔枝的山上,两人随意信马由缰,边走边说着话。
骑马转过弯,看到在山坳处的几颗梨树下,小卢氏挎着篮子,带着张大娘子与戚宜芬站在一旁,指挥垫着脚尖的徐媪摘梨:“徐媪,仔细脚下的草滑,你要小心些。”
徐媪用力拉下树枝,张大娘子便欢呼一声,拉着戚宜芬上前,飞快摘下枝头上的两只梨。
“咦,大兄大嫂嫂来了!”张大娘子眼尖,手上拽着梨,提着裙摆就奔了过去。
张九龄与谭昭昭骑马走近了,与张大娘子打了招呼,他道:“露水还未干呢,大娘子怎地这般早就出来了?”
张大娘子晃动着手上的梨,道:“姨母昨夜说起了梨汤,我们便出来摘梨回去煮甜汤。”
张九皋随着张弘雅在读书,张九章年幼,张九龄对张大娘子这个妹妹多有照顾,见到时总会关怀几句。
卢氏不在,张大娘子活泼不少,与张九龄很是亲近。
张九龄温和地道:“摘几只就回去,别在外面贪玩,待日头高了,当心晒着。”
张大娘子打量着他们,好奇问道:“大兄嫂嫂要去何处?”
张九龄道:“去山上骑马走走,摘几个梨回来。大娘子喜欢吃梨,等下我让千山给你送些来。”
张大娘子立刻道:“大兄,我也要去!”
这时小卢氏与戚宜芬徐媪一并走了上前见礼,谭昭昭见张九龄下了马,她就跟着下来了。
张大娘子缠着张九龄,撒娇道:“大兄,我也要去,我也要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