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敞开衣裙坐在桌前:“此次南迁,父亲怕是这辈子难回来,你长姐一人在宫里无依无靠的……”
说罢,他又道:“父亲想着,你也是在京都长大的,可是不愿南迁?”
这句话倒是说在顾宁心上了。
他确实不想走。
本来是不想进宫的,兜兜转转一大圈,虽不用进宫了,但认识了三哥后却又要离开。
这陌生的世界难得遇见一个知心好友,就像顾培所说的那样,离开了这辈子还不知道能不能回来。
“父亲,孩儿虽不愿走,但是也知道皇命难违,只是想问问父亲,梓州离郴州远不远。”
顾宁:要不远以后他还能找三哥。
“哪里有不远的地方,梓州是南疆的边境,郴州位于西北,两地横跨整个大梁。”顾培眉心一紧,想起天机营,便问:“顾宁,你问这个做什么?”
顾宁:“没什么,就是那日在集市上听说郴州民风开放,想去看看。”
顾培:“……”
“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想着玩儿。”顾培:“父亲倒是发现你这些日子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虽不似之前古板,但是太贪玩了,身为男子以后成家还这么贪玩,怎么能成事。”
“说正事儿。”顾培挤了挤眉心:“如今你也不小了,父亲这一走,你便要跟着一起离开,到了梓州那战乱之地,不知道能不能给你说门好的亲事。”
“不如你就留在京都,父亲已经给你找好了亲家,张晋张太保的孙子,如今任北疆统帅的长盛将军,比你小上三岁,今年方才十九。”
顾培满意道:“小将军从小跟着他外租固守北疆,常年不在京都,只有过年的时候方才回来一趟。你嫁过去时候不用伺候他,只有个虚名,能保你进翰林院,任一史官职位,到时候你进宫和你长姐也有个照应,你看如何?”
第二十四章 成婚
顾培说罢, 又做一副深思熟虑的样子,看着顾宁似乎是想被认可这个想法。
顾宁从来都没有这么无语过。
原先是让原主进宫,这又想办法把他嫁出去, 真是不知道的以为他就是个商品一样。
顾宁确实不想离开京都,但也不能随便找个人嫁了, 还不如让他去梓州呢。
“父亲, 宁儿并非要执意留在京都, ”
顾宁:“孩儿现在无心婚配 , 若是父亲担心长姐, 那就上折给陛下让孩儿留下便是。”
“哪里有你想的那么容易,”顾培难得没生气,而是颇为无奈:“罢了,你不想嫁便算了。不过你倒是提醒父亲了, 若是陛下开恩能让你留下也好。”
顾宁见这么容易就说服顾培, 由心的高兴,“那孩儿便谢过父亲了。”
顾家此去是皇帝谕旨,但是要的是顾培这一个人,若是顾培真的上折请他留下, 估计也不是什么难事。
顾宁只好等着顾培的消息。
.
五日后, 顾晴进宫已经两日, 早上顾培进宫上朝的时候, 特意交代了顾宁要上折的事让他在家等信。
顾家按要求十日之后便要离京。
顾宁坐立难安,本是想先去三哥那儿报信的, 但是又先等了顾培的信, 若是不用南行便好去和三哥道喜。
于是乎, 顾宁在家里等顾培的消息。到了晌午墨宝突然急匆匆的从外面跑来,说是出了急事儿。
墨宝前脚刚进屋, 顾培就垂着脑袋进了西厢房,顾宁难得开心,却见顾培一脸忧愁。
顾宁问:“父亲,可是黄了?”
顾培吁了口气,把墨宝轰走,大咧咧的坐在桌前,给自己倒了杯茶,道:“你的婚事,怕是推辞不了了。”
顾宁:“!”
“什么?”
顾宁坐下,着急问:“什么婚事?”
“你和长盛小将军的婚事,”顾培:“今日上朝的时候,恰好逢张大人请折向陛下求了婚,父亲本是和张太保商量了一下,怎知这老家伙竟先求了婚书。”
顾培:“怕是陛下早有意思留你在京都。”
“父亲此次南行,本以为将晴儿留下再给你讨个闲职陛下便能放心,看来到底是老夫糊涂,张家得陛下信任只怕是把他看在眼皮子底下,陛下才能放心。”
顾宁听懂了。
顾培这次去梓州是加训驻守南疆的骑兵,为了保证顾培忠心,所以才要顾家派人进宫,所以只留一个皇帝不放心,要顾家的两个都留在京都,且都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他才能放心让顾培南行。
顾宁:“……”
三哥曾教导皇帝,做事要谨慎细心,管理江山不能有一点差池,所以皇帝此举应在意料之内。
顾培看着伤心,实则是不想他生气好安心留下,和顾晴有个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