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大海几人点点头:“好。”
孟大海想了想继续道:“娘,我和弟弟们去咱们买的那一块地看了,靠近清溪的土能挖了,我想着送完孩子们我们也该烧红砖了。”
沈氏想了下道:“也好,孩子们都上学了,盘火炕的人手就少了,以后还要建房,你们也是时候物色点帮手了。”
“是该物色点帮手了,之前我和我老丈人说了,想让大舅哥来帮忙。”
沈氏对于沈竹印象还是不错的,看着小沈氏问道:“大儿媳,你大哥不是在做账房吗?”
小沈氏点点头:“娘,我大哥是在做账房,可他那东家实在苛刻,赚的银钱也少了些。”
“那就和咱们干,学会盘火炕,总比他月钱高,就是累点。”
小沈氏赶紧表示大哥应该不怕累的。
她觉得自家大哥肯定会应了这个差事,他本就不是迂腐的性子,三个侄子年纪都不小了。
沈氏拍板:“成,那就等你大哥的消息了。”
孟铁锤犹豫了半响道:“要不让铁花男人也来帮忙?”
沈氏看向孟铁锤:“你想叫铁花男人来?”
锰铁锤轻叹一声:“铁花是被她卖给夫家的,可那人对铁花不错,我想着能帮衬一把也是好的。”
孟铁花是孟铁锤最小的妹妹,当年大房在县里买房不够银钱就把铁花卖给了隔壁县的屠夫了。
这么些年虽然来往不多,可过年过节两家还是有节礼来往。
有一年,铁花生第一个孩子的时候,孟铁锤实在不放心还和沈氏去了隔壁县城看望。
那屠夫除了年纪大些长的丑些,对铁花倒是真不错。
沈氏对他们家倒是没有太多厌恶的情绪,就是离这么远到底接触少些。
“老头子,铁花他们有个猪肉摊子,而且生意也不错,如果你想叫他们来不如先捎个信问问,毕竟不在一个县。”
孟铁锤觉得也是这个理。妹夫家世代都是杀猪匠,而且还不在一个县里,没准还不愿意来呢。
“成,那回头再说。”
铃铛对于家族企业没有太大的排斥,可她也见过不少因为金钱闹的四分五裂的。
“奶奶,我有几句话想说。”
众人看了过来,沈氏点点头示意她说。
第66章 :反思
“其实火炕的手艺不一定非要找亲戚,村里人找几个性子老实的签了契约也是一样的。而且不单是火炕,但凡来咱们窑口干活都要签五年的契约,毕竟不管是红砖还是火炕,技术含量都不大,能保障五年咱们也就站稳脚了。”
沈氏点点头:“是这个道理。那你们兄弟之间也签个契约吧,省的以后麻烦。”
孟大海三兄弟对视一眼,笑了。
“好。”
他们知道自家娘亲也怕他们因为钱闹出嫌隙,那不如就签个合约,大家都安心,也剩了猜忌。
既然决定用村里人了,孟大海三兄弟就去了孟里正家里。
孟里正在家抽着烟袋锅子,也正想窑口的事呢。
看见孟大海几人突然上门,热情的迎了出来。
“你们兄弟三个怎么一起来了?快进屋。”
“孟里正过年好啊,我们是想您谈谈窑口的事。”
一听是窑口的事,孟里正更高兴了:“谈窑口好啊,屋里说。”
梁氏给几人倒了茶就坐到了炕沿听。
孟大海三人谢过就说起了窑口选人和契约的事。
孟里正吧嗒吧嗒抽着旱烟,想了一会才道:“都是一个老祖宗,还要签契约啊。”
孟大庆笑着道:“孟里正,咱们是一个老祖宗,可人家云客来的东家不是啊,再说,签了契约对咱们是约束也有好处不是?至少能保证这窑口至少在咱们村能留五年,我还真怕云客来的掌柜的以后找到更好的落脚点就把这窑口搬了呢。”
孟里正瞪眼:“啥?这窑口还要搬走啊?”
“孟里正啊,您别忘了,红砖可是要用粘土的,万一北山那边的粘土用光了,您说是浪费人力天天运粘土成本低还是换个地开窑口成本低?”
“嘶~~~换窑口是成本更低,可人手不还是熟悉的好些。”
孟大庆笑呵呵的道:“就是这个理,所以签了契约对咱们影响并不大。”
孟里正点点头:“你这么说也没错。”
孟大庆继续道:“里正,清溪附近的粘土能挖了,咱们也该准备窑口要用的红砖了。早开工,咱们村也能早点有收入。”
“那一开始需要多少人?”
“先选十个人吧,家里砖窑小,主要是这个天气粘土不好挖,我也和您露个底,这十个人以后我们是要教手艺的,赚的银钱肯定比守在窑口烧砖赚的多。”
孟里正和梁氏对视一眼,满是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