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前第一批红砖才被两姐弟烧制成功,因为砖窑小,一次仅得了60块。
红红的砖头看着就喜庆,沈氏还拿起一块摔在了地上,碎渣都掉的少。
满意的点点头:“这红砖能用。”
铃铛和五郎笑容更大了,从此,两人没事就烧砖,半个月时间也攒了三百多块。
村里人经常看见老孟家人上山挖土,也有好奇来打听的,都被沈氏敷衍过去了。
铃铛习惯晚睡,如今穿到古代没有手机只能在读书系统里读书打发时间。
不知不觉的,六本书铃铛都看完了,还看的很认真。
卤猪下水的生意都是沈氏几人在做,大部分调料能买到,只有八角和香叶需要铃铛用积分换。
铃铛接下来就想烧砖,她可不想过那种取暖靠抖的日子,于是就和沈氏商量一次性把调料都做出来,做卤肉用着也方便。
沈氏看看家里的砖,也点头应了。
她们再次赶集卖卤肉的时候就买了足够支撑整个冬天的卤料,存下的银钱也只剩下二两
怕被有心人学了去,他们还买了几种卤料里用不到的调料混淆视听,就怕被有心人学了去。
等调料买回来,铃铛上了趟山,实际上是用五积分和系统换了一大包八角和香叶拿回来。
她自己上手调配比例,然后磨成粉末,卤肉的汤可以反复使用,只要定期加一勺子调料就行。
之后的日子里,一家人除了赶集那天出门卖卤味,平时只有早上开门给孟大牛卤好的下水。
孟大牛现在跑的远,一天就能卖二十斤,净赚四十文,每次来脸上都是感激的笑。
老孟家卤猪下水赚钱的事也慢慢传开了,还在村里的李氏自然也听说了。
想想自家大孙子的亲事,她也顾不得收租子的事了,当天就回了县里。
李氏往家里赶的时候,孟铁柱也把家里人都召集起来,商量大孙子的亲事。
六十六两银子啊,他做账房攒的月钱花用的差不多了,棺材本他还不想动,就喊了家里人一起想办法。
他们大房也就表面看着风光,要不是孟家村的那八亩地,他们早就在县了活不下去了。
“老大,你家里能拿出来多少?”
孟大山闷声道:“爹,我家就五两现银。”
孟大江嗤笑一声:“大哥,现在要谈的可是你家大郎的婚事,你可别藏着掖着了。
“老二,你怎么说话的,我是那样的人吗?”
小孟氏翻了个白眼,嫁进老孟家十几年了,早就看明白了。
这个大哥看着憨厚,实际是内里藏奸的,要不也不能哄了爹娘所有积蓄给他们大房开了一间杂货铺子。
他们二房呢?当时闹了一场才得了五两银子,现在想想都生气。
小孟氏觉得,大哥肯定又想骗老头和自家手里的钱才在这哭穷的。
孟大江吊儿郎当的翘着二郎腿,一副为自家大哥好的样子劝道:“要我说啊,这事反正没人瞧见,不如就算了,六十六两银子呢,咱家砸锅卖铁也凑不出啊!大哥一家总不能卖了杂货铺子凑吧?你家可还有三郎和二丫呢。”
孟大郎着急了:“太奶奶,爷爷,不能卖杂货铺,卖了孔家就更看不上我了。
孔小姐可是孔夫子唯一的女儿,我要是娶了她,孔夫子肯定对我倾囊相授,那我明年考秀才也更有把握了。”
孟老婆子三角眼里全是精光,孔家就她一个丫头,那嫁妆肯定也不少,等孔夫子两口子一死,孔家的家产可就是他们老孟家的了。
孟铁柱则是更注重孔夫子会不会倾囊相授,要知道,孔夫子可是举人老爷。
大郎在他那学了六年都没考中秀才,肯定是孔夫子没用心教导,要是成了他女婿,还怕那老不死的再藏私?
孟大江两口子也不是傻子,对视一眼,都有些松动。
孟大郎继续道:“等我成了秀才郎,弟弟妹妹的亲事也能往好了找,孔小姐嫁过来,我可以让她先把压箱底的银子拿出来,先还二叔和爷爷一部分,总不会让家里人过不下去。”
孟铁柱深吸一口气道:“看来只能卖地了,老二,你们怎么看?”
孟大江和孟氏还在犹豫,李氏已经到门口了,听见自家老头子的决定。
赶紧大声道:“老头子,不用卖地,咱们去二房借,二房现在卖卤肉,一个月下来欠债还清了不说,每天都有几百文的进账,如今肯定攒下不少了。”
第16章 :沈三娘
在路上,李氏已经把二房的进账盘算了差不多。
孟铁柱眼睛一亮,随即皱眉:“就算二房如今存了几两银子那也远远不够啊。”
李氏喝了一大口水,用袖子抹干净嘴角的水渍接着道:“那不还有卤肉方子吗?老头子把卤肉方子卖给香满楼不就行了。卖一家不够,咱们多跑几个地方,多卖几家,没准还有的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