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楼:我有时候都觉得,我们这些粉丝都在靠她的生命力滋养,生活里几次遇到想退缩的事,都是想着她才鼓起勇气跨过去的。
十三楼:难得电影市场出了一个人保戏的花,还不限戏路,慈帝只要保持住事业心,现在这种独一档的辉煌还能再战二十年。
……
《沪商》下映后,祝慈现在的影视存货为0,还好已经和计卫英签了合同,不然廖荃非着急不可。
这部耗资巨大的科幻电影暂定名字为《再造生命》,计卫英最近正和生物科学、物理、航天等领域的众多科研学者共同商讨即将呈现在电影中的细节。
为了不浪费耗材,在开机之前,主创团队就需要先设计好剧情、分镜和场景,拍这部电影,不亚于构造一个新世界,每一个镜头都需要再三思量。
这一次,祝慈没有把自己关在家里琢磨角色,而是先抛开拍戏这事不谈,跟在计卫英身后“上课”。
她带了一个全新的本子,把探讨过程中科研人员们科普的知识都记下来,在不懂的地方做好标注,回去查找权威论文研读。
这可不是在做无用功,她正在为自己构建信念感。
虽说言柒刚出场时什么都不懂,但她后来的突飞猛进与那个世界完整严密的科技体系分不开,祝慈如果对这些东西一知半解,又怎么能演好一个天赋点在智商上的人造人呢。
当然,祝慈的目的不是把这些知识学得有多么精通,而是基于科学理论去结合电影艺术的再创造,围绕言柒这个人物发散思维。
听讲的时候,她非常有定力。
那些理论知识其实是很高深枯燥的,跟上学者们的思维都不容易,其他工作人员都听得抓耳挠腮,愁眉苦脸,祝慈竟然还能偶尔提出些明显思考过的问题。
别人羡慕地问她是怎么做到的,祝慈只能举了举自己做过的笔记。
其实是因为系统课程中有相关的部分,她重启了自习室,晚上回家会额外再学一会儿。
就这样,在每天跟着剧组一起做前期筹备工作的过程中,祝慈心里言柒的形象也越发丰满。
9月底,孙怀英那边的工作人员告知了她一个消息:广电和文化/部有意选送《沪商》代表今年的中国内地参选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
听到这个消息,祝慈百感交集。
近百年来,世界电影中心一直都是美国好莱坞,这也让奥斯卡金像奖的国际影响力远超欧洲三大电影节,在全世界都备受瞩目。
可是归根结底,奥斯卡还是美国的国内奖,基于众所周知的政治因素,奥斯卡不可能将奖杯颁发给任何一部中国内地电影,很无奈,但这就是事实。
而文化/部的态度也很耐人寻味,从二三十年前刻意挑选符合评委“口味”的电影,到近十年来不再迎合,而是选择更具影响力、能体现中国电影发展水平的片子。
祝慈压根就没有把奥斯卡作为自己的终极奋斗目标,对她而言,《沪商》选送奥斯卡这个消息,更大的意义在于,官方认可她的电影可以代表国家走出国门。
这种更高意义的褒奖,无疑给了她源源不断的动力。
祝慈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尽她最大的努力,改良行业生态,为中国电影在国际上取得话语权做出一点贡献,《沪商》算是一个良好的开始。
过了十几天,广电正式下文,营销号趁势联动,#《沪商》代表中国内地角逐奥斯卡#直接被送上热一。
广场上,网友们都在热烈讨论。
“一点都不意外,这可是戛纳获奖的片子,论深度,今年没有电影能比得上《沪商》吧。”
“害,可惜价值观跟那些老白男严重不符,估计是拿不到提名的。”
“可惜什么,我们又不是在追求他们的赏识,这么多年了,谁还不知道谁啊,自信一点,《沪商》好不好不需要由他们评判。”
“美国人根本理解不了我们的含蓄美,他们只会觉得无趣。”
“就算拿到提名,咱们国家也不会去出那个公关费用的,这钱留着修路不好吗。”
“说的也是,孙导那么大年纪了,《沪商》上映那段时间都没怎么看他出来活动过,再大老远跑到美国去喝酒,想想也不现实。”
“我倒是没想那么多,就是为祝慈感到高兴,其实《灵气复苏》那年也应该选送的,至今无人超越的票房,不知道为什么却选了《黎明之前》,各方面都平平无奇。”
“摸不透上面的想法,不过我慈又多了一份排面,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