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商枝却想得更远一些。
“暂且别都种上菜,余些地方出来,留给草药。一些罕见的药材,在山上生得不多,但若是有种子,我说不准能种出来。”
他小时候泡在书房和药田两个地方长大,熟悉各类药材的种植、培育乃至病虫害的解决方法。
这会儿的“说不准”,也是因为暂且没摸清斜柳村的气候与土壤,才在话里留了些余地。
温野菜遂想起喻商枝说,半坡村的秦大夫家里还有一亩药田。
不知道种药的田地对肥力要求高不高,如果不太高的话,说不定可以先置办一亩用着。
他把这想法同喻商枝说了后,喻商枝道:“对肥力要求不高,可田地也不能太贫瘠。”
“那就好说,等着和村长打个招呼,若有合适的田,让他帮咱们留意着。”
既要多种,姜种就要多封一些。
喻商枝也挽起袖子加入进来,温野菜怕破瓦罐割了他的手,专门寻了两三个完好的来用。
到了最后,家里的瓦罐全都上阵,很快在身前排成一列。
大旺和二旺既好奇,又不喜欢生姜的味,时不时地走近又跑远。
杨红儿从院子外探进身子时,看见的就是这幅景象。
温野菜用袖子蹭了蹭额头上的汗,刚好和杨红儿对上眼。
“嫂子来了,快进来坐,我洗洗手。”
杨红儿客气地笑了笑,进了院子,但没往里走。
“喻郎中也在呢。”
他一开口,喻商枝就听出是杨红儿,循着声音的来源开口问好。
打完招呼,杨红儿冲端着水盆出来的温野菜道:“我就不坐了,就是路过,想起有件事跟你们两口子说。”
说罢他看向喻商枝,“喻郎中上回不是提了一嘴,说我这头疼的毛病可以熏艾,但是做艾条得用陈艾,不能用新的。巧的是我家前些日子收拾院子,从个旧柴房里翻出一大捆艾草,干得一碰就碎,不知道放了几年了,估计是以前采来熏蝇子,后来东西越堆越多就忘了,不知道这样的能不能用,要是能用我就给你们送来。等做出艾条,我照价买。”
杨红儿知道就算是照价买,喻商枝卖的肯定比镇上便宜,因此才愿意跑这一趟。
温野菜看了一眼喻商枝,见喻商枝道:“只要不是放了五年以上的,就能用。”
杨红儿笑了笑,“我寻思五年不至于,两三年该有了。”
有了陈艾就能做艾条,家里人也能用。
温野菜当即道:“谢谢嫂子,回头做出来给你送些就是。你要不忙,我跟你过去一趟拿来,正好我有事找村长。”
得知温野菜是因为想置办田地,杨红儿不禁称赞道:“你看你们小两口,日子过得多红火。牛车买了,如今又要买地了。”
对于村户人来说,有手艺就比只会种地强。
喻商枝懂医术,温野菜会打猎,杨红儿忖着再过几年,怕是温家就会是村里数得上的富户了。
闲话说罢,温野菜去柴房捡了个筐背上,杨红儿却说一个筐恐怕不够。
喻商枝听在耳朵里,站了起来,“嫂子,阿野,我和你们一道去。”
总不能光在家当闲汉。
杨红儿瞅见喻商枝拿起筐子背上,不由地侧首看向温野菜,低声问道:“喻郎中的眼睛如何了?”
温野菜知道杨红儿问这个问题,也不是想打听别人家的事。
单纯是自己之前放出了话,等喻商枝眼睛好了才会让病人上门,不少人都盼着。
喻商枝恰好走近了,听见后抬了抬唇角答道:“还没好全,不过借着竹竿不耽误走路,也能干点活帮帮阿野。”
温野菜见喻商枝说什么话都要捎带上自己,又是当着杨红儿的面,有些不自然地偏了偏头。
神情虽如此,动作上确实十分熟练地搀住了喻商枝的胳膊。
杨红儿是生养过的哥儿了,哪能看不透这点夫夫之间的小九九?
把那点忍俊不禁按下去,他说道:“这就好,等眼睛好了,什么事都不耽误,你会医术,菜哥儿会打猎,别说起新屋,再过两年青砖大瓦房都能盖上。”
既话说到这里,喻商枝就顺道提了一句。
“我和阿野商量着,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不如不等了,最近就收拾出一间屋子来看诊用。乡亲们若是不嫌弃我眼睛还没好,尽管上门,什么病都能瞧。唯独有一点,家里药材不齐全,怕是抓药还得去镇上。”
杨红儿闻言欣喜道:“这是好事,咱们村以后可算是有福了。过去看病都要去外村找那个姓吴的郎中,要么就是去镇上。一会儿到了家里,我也跟阿爷说一声,让他帮你在村里宣扬宣扬。”
再次听到吴郎中的名字,喻商枝和温野菜都变了变脸色,但没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