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此同时——
李从舟等人也返回了报国寺中。
天竺法师年纪大了,圆空大师和他是提前坐马车回来的。
简单洗漱后,李从舟就和师兄一起去法堂给师父请安。
“明济,正好你来,”圆空大师整理了两卷经书、几枚平安符,还有一串百八子的珠串递过去:
“这是今年上要送给顾施主夫妻的,你与顾施主一家有缘,六载未见,便劳你走这一趟,替为师送过去。”
宁王每年都给寺里捐香火,这些东西算是寺里的一点心意。
李从舟领命接过。
“不是,师父,天都这么黑了,万一下大雨——”明义不同意,“小师弟的病又还没好,不如我去?要见故人往后多得是机会嘛。”
圆空大师瞥了眼法堂外阴沉的天,也有些犹豫。
反是李从舟摇头拒绝,“几步路,不远,师兄不用。”
明义无奈。
圆空大师也只好叮嘱道:“那你就快去快回,若遇着大雨,也不必着急赶回,可就近在山下投宿,明日再回来不迟。”
李从舟点头,包好那些要送去宁王府的东西,就转身策马下山。
到王府后,门房验过身份谱牒,入内通传后没多久,王妃身边的嬷嬷就跟着亲自迎出来——
“明济小师傅?”
嬷嬷脸上尽是笑容,远远过来还不太敢认:“六年未见,小师傅都……长这么高了啊?”
她渐年老,身形有些佝偻。
面前的年轻僧人却身长六尺有余,她要微仰着头才能对视上。
李从舟竖掌佛礼,见过这位嬷嬷。
“怎么这个时候过来?”嬷嬷热情地迎李从舟进门,“来来来,小师傅进来,这三年来王妃可念着你们呢。”
李从舟让了让,把背在身上的东西双手递过去,“师父吩咐我来送东西,天色已晚不便久留,嬷嬷代我转交就是。”
听他这么说,嬷嬷急了,哪里肯让他走。
当即就上前拽住了他的手臂:“小师傅说的哪里话?既然天色晚了、看着又要下雨,就留在府上便饭、等雨停了再走!”
李从舟挣了两下,对方是个老人,他也不敢太用力。
“王妃让我出来亲自迎人,就是一定要见着小师傅才成,小师傅若不同我进去,我可没法儿交差,”嬷嬷生拉硬拽,“小师傅慈悲为怀,就当是帮我老太婆一把吧。”
李从舟无奈,只能依言进去拜见了王妃。
王妃坐在她自己的观月堂看书,听见脚步声抬头,却见一个身材挺拔、英朗高挑的僧人跟着嬷嬷进来。
六年未见,昔年沉默内敛的小和尚长高了不少、五官也更舒展。
他鼻梁高挺、眼窝深陷,颌线分明的脸庞上:薄唇微抿、一双虎目狭长。
也不知是不是她的错觉,眼前的小和尚在某一瞬间,仿佛让她看见了她在宫中的长姊——
她姐年轻时,曾女扮男装上过战场。
眼前的僧明济,在某个角度下,真的仿佛让她窥见了当年的姐姐。
“见过王妃。”
李从舟拜下见礼的声音,终于唤回王妃神思,她摇摇头,想自己许是忧心宫中情况产生了错觉。
王妃忙起身笑着还礼,要李从舟坐、请侍婢奉茶。
“寺里一切都还好吧?”王妃接过东西,“大师身体可还康健?”
“家师一切都好,劳王妃挂念。”
“听闻大师在西北佛会上与藏区的喇嘛辩经……”王妃热络地聊起来,问了西北佛会的事情,也问了问西北大营的局势。
她声音轻柔,许是常年修佛的缘故,性子也恬淡。
李从舟本想放下东西就走,没想,却在她轻声细语的问中,渐渐与之聊开了。
半个时辰后,天公不作美。
轰隆一声,骤雨降至。
王妃干脆留李从舟在府上,用过一顿素斋后见大雨瓢泼、狂风不减,更要他在府中暂住,明日再上山。
盛情难却,李从舟推辞不了,只能依言留下。
由人引着去客舍的路上,重重回廊要经过宁王府的祠堂。
王府的祠堂与别处不同,里头供奉的除了宁王先祖、那位顾姓公子外,还有锦朝太|祖皇帝的画像,以及诸多出嗣到宁王府、皇室子孙的牌位。
这祠堂李从舟前世见过,在认祖归宗大典的前夜。
然而两名仆役还有那婆婆领着他才转过拐角,祠堂里就传来了阵匆忙的脚步声。
伴随脚步声而来的,还有一声清脆而热切的呼喊:
“小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