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小姑娘,婆婆就不打算给我吃了吗?”
陈婆婆忙摆手道:“不是不是,老身没这意思……”
“所以,”顾云秋嘿嘿笑,“婆婆是来给我送豆腐的?”
“啊,我……”
看着眼前金尊玉贵的漂亮小公子,陈婆婆支支吾吾、有些畏怯。
不是恐惧害怕,而是那种——面对远超于她认知美丽富贵的自卑和一些自惭形秽。
“婆婆还没吃饭吧?”顾云秋一拍手,“这样,不如我做东请大家吃饭?正好到晌午了。”
这回,是连蒋叔也一并怔住。
……
不过最后,这段饭顾云秋没请成,他们一行人被热情的陈婆婆拉到了隔壁她的家中——
理由是她家里还有个小姑娘需要人照顾、豆腐坊的生意也走不开,而且她饭烧好了、是现成的,不用折腾到外面去耗时又费力。
陈婆婆家的小姑娘是个哑女,才十岁,是婆婆女儿离世后,她意外在村口捡到的弃婴。
小姑娘懂事,陈婆婆去厨房炒菜,她就帮着搬凳子、拿碗筷。
豆腐坊不算大,一边放着石磨、木箱、千斤顶和水勺等工具,一边就是厨房和这祖孙俩的房间,房间很窄,只能放下一张炕和一个柜子。
盥洗的铜盆、吃饭的桌子,还有小姑娘的针线筐都直接堆在院子里。
陈婆婆动作快,没一会儿就端上来四菜一汤。
一碗香煎豆腐、一碟葱炒腊肉,一盆水豆腐、一盘酸笋雀鲊,汤是野菜汤,还给他们每人都盛了碗香喷喷的米饭。
围在小桌边的有五个人,加上自己合共六个人,陈婆婆在围裙上蹭了蹭手:“菜有点少哈……妮儿,去掏些津萝卜,我再去煎个蛋。”
“婆婆够了,”顾云秋忙拦她,“别忙啦。”
点心也很有默契挡住了陈家的小姑娘。
“我是小孩,吃得少,”顾云秋拉着陈婆婆有些粗糙的手,“我们不请自来,有这些菜已经很好啦。”
车夫也点点头笑,表示自己有碗饭吃就成。
蒋叔也跟着劝:“您别忙了。”
陈婆婆拗不过只能坐下,不过她落座后就忙着给众人夹菜,每个人的碗都被她堆得尖尖的。
顾云秋实在撑不下,只好放下碗、打岔问婆婆豆腐坊的事。
这间豆腐坊其实是陈婆婆的爹传给她的,老爷子踏实肯干,是村子里第一个买驴、盖新房的人,这间豆腐坊办起来的时候,陈婆婆刚出生。
老爷子早年在酱菜铺里帮过工,跟着大师傅学了些生意经,觉得种豆子、做豆腐是个好生意——豆子能直接卖,能做豆腐、点豆浆。
剩下的豆杆豆萁能当柴,豆腐渣能用来喂猪、养牲畜,猪的粪便又能拿来肥田。
老爷子在世时,豆腐坊的生意就很好,陈婆婆接手后,更是研制出一套她自己的秘方,做出来的豆腐又香又嫩,远近几个村都知道她。
后来她嫁给了村里的小货郎、生了女儿,日子本是一天天变好,直到货郎不幸溺亡,她一时看走了眼、招了那女婿上门。
好好的家因此败落,豆腐坊的生意也一落千丈,虽然附近几个村的乡亲还是会来找她点豆腐、做豆浆,但也只是勉强度日罢了。
顾云秋听着听着,忽然心生一计:
反正真假世子案告破是八九年后的事,他近期也不会到田庄上住,庄子空着也是空着,倒不如让陈婆婆就近帮忙?
也省了他再去雇人、找人,还要受累去一一摸别人的底。
他把这心思往明面上一提,陈婆婆一顿后直接拒绝了,她眼神慈爱,却还是忍不住拍顾云秋手背一下:
“你这小公子,不怕被人骗呐?”
顾云秋唔了一声。
“且不论我们只见过一面,就算是熟悉的亲戚朋友,怎好直接提出来叫人住去你家里的,你就不怕我们将来赖着不走、赚你的房子啊?”
陈婆婆一脸恨铁不成钢。
顾云秋凑过去,笑着蹭她一下:“婆婆不会的,我看人可准了。”
陈婆婆眉头拧紧,偏生不起气,只能没好气地哼哼,心想:还好是遇上了她,这要换成别人,小公子又乖又软的,肯定更要被骗得裤衩都不剩。
她叹了一口气,正色、给这位不谙世事的小少爷摆事实、讲道理——
就算她答应搬过去、住下来,那房子恐怕她们也守不住。
陈家村还好说,隔壁吴家村可多得是恶霸无赖,尤其是那位村长,自从官牙来登记卖房、卖地,明里暗里可没少给别人使绊子。
这时候,顾云秋才知道——
那吴家村长不仅揣着坏想坑外乡人,还暗中看上了陈家村这间田庄,只是他囊中羞涩一时拿不出二三百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