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恰恰因为三方人马都权势极大,反而形成了三足鼎力的平衡。
他们握着权势割据,相互制衡,彼此忌惮,谁都不敢轻易对皇位出手,反而给了宋昊兄弟二人喘息的时间。
但三方势力大方向不动,朝中却不缺他们的爪牙,明面上不动,暗地里一直刀光剑影不曾停下。
宋昊看似稳坐皇位,天下江山也似乎繁华安定,实际上这皇位摇摇欲坠,四面楚歌。
这也是为何宋昊对宋宸这个弟弟无比倚重,军权和政权都给他捏住的原因。
他们兄弟二人谁当皇帝不重要,可一旦被拆开,绝对会被这些牛鬼蛇神瞬间覆灭。
以上,是宋家两兄弟面临的局面,而这跟秦偃有什么关系……只能说,他出现得太巧了。
现在的南晋看似是一个安定富足的国家,可朝堂上下就跟筛子一样,到处都是漏水的眼,到处都是坑。
而这还是皇帝和摄政王勤勤恳恳努力了五年才维持的局面。
可这里面早就腐烂坏掉了,外面再好看又有什么用?
表面的光鲜维持是有时间限制的,一旦被戳破,那流出来的腐烂肮脏,绝对足矣将个南晋带向灭亡。
宋昊和宋宸的人一直想办法渗透,填充那些缺口,悄无声息的替换修补,用最麻烦却最稳妥的办法修复朝廷体系。
但他们兄弟想耗时间,也得看别人答不答应。
随着他们掌握的实权越来越多,其他人自然就坐不住了。
麻烦不大,但蚁多咬死大象,况且旁边还有几头虎视眈眈的豺狼。
宋昊和宋宸限于困局,一时间不能突破,偏偏这时秦偃又立战功,折子送达天听,兄弟二人奇异的注意到了这个据说高大威武、作战入神,且身世清白、毫无纠葛的将军。
在党派林立,各处军队都被人暗中拉拢勾结的情况,秦偃这个家事清白,光靠自己本事打到一州大将军位置的人,实在是不要太显眼。
本来觉得可能是装的,也许是暗中勾结比较密切,太谨慎,所以没有被发现。
但宋宸不愿放过这个机会,派心腹查探了三次,细数秦偃的功绩和为人处事,确定了,这绝对不是个受人奴役的人。
秦偃本身实力强大,行事虽然不嚣张,但也绝对是强悍且说一不二的主,有勇有谋,还沉得住气,军事谋略无人能匹敌。
说句不该的,一旦天下大乱,秦偃绝对是割据一方的枭雄人物,这样的人怎么可能被那群玩弄阴谋诡计的文官权臣拿捏?
于是下令秦偃入朝述职,然后兄弟二人想方设法劝说,甚至强制封侯。
第492章 他可否喊声冤?
皇帝和摄政王想留人,皇权压人,偏偏秦偃不畏惧也不反抗,就是推辞,不卑不亢,不受掌控。
一个不愿被掌控和利用的臣子自然是不讨喜的,可对晋文帝来说,他要的可不是谄媚讨喜胡臣子,而是能臣,秦偃不管是外貌还是能力都震慑力十足,恰好就是他眼下最需要的。
所以千方百计,软硬兼施,最终开诚布公,到底是把秦偃留下了。
毕竟秦偃再强再有主见也跳不开身为臣子的身份,除非他不想要现在的兵权,或者直接和皇帝作对。
显然,不管是为自己的志向还是为了护妹妹,秦偃不能不低头。
而皇帝留下秦偃的目的是打破那些世家侯爵,让秦偃站到明面上来,辅助宋宸坐镇兵马司,掌控京畿。
秦偃的领兵才能和他手下那一众心腹将领,实力太强大,完全碾压了朝中那些人,是可以震慑那群豺狼的猛虎。
而这才是第一步,在秦偃留在凤阳这段时间,宋宸则是安排人去了秦偃的军中,明面上是接手,暗地里却是协助。
充足的粮草和装备暗中送过去,用寻常士兵替换秦偃手中最精锐的铁骑,悄悄渗透南湘王的军队和长公主手握的那些兵。
不用太久,等到他们将凤阳彻底掌控,秦偃就会领兵出征,将个南晋的军队扫荡一遍。
力求以最低的伤亡代价达到最终彻底收拢权势的目的。
这些内容已经是机密,一旦泄露,绝对会激怒几方势力,祸患无穷。
不过秦偃他只告诉秦绾绾,也相信秦绾绾不会说出去。
相比起皇帝他们,显然秦绾绾更重要,她想要知道什么都可以,不值得他为皇帝瞒着她。
而说起这些秦偃心里还是有怨的。
说什么让秦绾绾走出来,来凤阳给她找青年才俊,那都是后面才有的想法,最开始,也不过是皇权威压,迫不得已。
皇家那两兄弟把他查得清清楚楚,秦偃的生平,还有清河秦家本家的事情,唯有秦绾绾低调过头,被他保护得太好,他们才没有查到太多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