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乃秦国贵宾才能享有的重礼,此乃笔墨纸砚,笔乃是上好的兼毫玉笔,写字画画用来都是极好的。”
“墨乃是掺了麝香、冰片等上好的松烟墨,落纸浓郁如点漆,丰肌腻理,黑润经久,却又馨香不断。”
“这纸是青檀树皮、沙田稻草所制,于市面上的白棉纸格外不同,乃是上品,只有父王宫中用的是,便是扶苏也舍不得用,如今赠与老师。”
“这砚台……自醴陵来,老师若用的顺手,便是好砚台了。”
苏檀笑着解释一遍,就见韩非有些无措,这些好东西,是他在韩国不曾经历过的尊重。
他贵为王孙,却从未见过此等好东西。
“公子、厚爱。”他迟疑着道。
苏檀笑眯眯地看着他,温声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扶苏心中敬仰公子非,是非尊崇法家,还请老师教我。”
*
他小嘴特别甜,韩非和李斯同出法家,而李斯冷酷无情,利用身边可利用的一切,又很是有才情,他要把韩非抬起来跟他干仗。
一家独大,终究会引来灾祸。
看着韩非那信任的眼神,苏檀想,他在秦国泡久了,也染上了王室那谋算的味道了。
与人相处,喜不喜欢倒成了次要。
苏檀这么想着,面上愈加眉眼弯弯,认真的听讲。
等下课后,韩非已然很喜欢他,聪慧懂事坐得住,他是最好的学生,听见他讲法家思想,听见他讲君王要勤政,也都很是赞同。
如逢知音。
韩非待扶苏,亲近了许多。
苏檀便带着他一道去用晚膳,他笑着道:“老师尝尝,秦地苦寒,但这里菜式非常多,和韩国的风土人情不同,口味也不同,但是吃个新鲜也是好的。”
这么说着,便带着韩非去了。
由于是第一顿,说是吃个便饭,其实是宴请,为了显示郑重,就连嬴政、楚姬都放下手头的事前来赴宴,甚至还有臣子茅焦陪宴。
“请……”
看出韩非的迟疑后,在一片丝竹之声中,苏檀在前面做出请的手势,邀请韩非进入宫室。
待众人互相见礼后这才坐定,苏檀挨着韩非坐下,而茅焦在末尾相陪。
看着臣子一脸大义正气,他心中有点不妙的预感。
这种表情,太像英勇就义了,但实在想不出有什么值得如此的。
现在朝堂上除了有逐客之乱外,其余一片平静,而这被逐的外客这会儿还在快活的吃吃喝喝玩玩,定然不会生事。
他琢磨不出,便举起奶碗,要给众人敬酒。
在酒酣面热之时,他心中的预感,发作了。
就见茅焦举着酒盏起身,满脸惆怅道:“如今见公子扶苏年岁愈长,而大王权柄在握,如今承欢膝下,不胜欢喜。”
“谁能想到雍……”
一提雍城,苏檀心中猛然一跳,这肯定就要提起赵太后了。
“雍城中的赵太后,正在孤孤零零的看着月亮呢。”
苏檀敬佩他是个勇士。
因为赵太后的事,许多人冒死谏言,被触碰逆鳞的嬴政,已经处死了些人。
如今他在宴会上提起,怕是政爹还要生气。
果然就见嬴政面色瞬间冷厉起来,愤怒地扔掉手中酒爵,冷笑着道:“寡人早就说过,谁敢提赵太后回咸阳,立斩之!”
“茅焦,你想死吗?”
他神情冰冷,眸中寒光乍现,被触及逆鳞的他,大掌当即就握在了剑柄上。
在场的寺人、侍女登时惊恐的跪在地上,呼喊:“大王息怒,大王息怒啊。”
然而茅焦起身,梗着脖子跪在了大殿中间。
“大王不迎回太后,便授予六国以话柄,攻讦秦王不孝,不利于民心,不利于统治,请大王三思!”
“大王志在一扫六合,又岂能被些许恩怨捆住脚步,若您不迎回太后,则黔首不服,谁愿意替大秦一统天下呢?”
茅焦振振有词。
嬴政登时大怒,赵姬的事,属实犯了他的忌讳。
若是放在从前的时候,苏檀和茅焦是一样的想法,想要统一六国,就要受些委屈。
苏檀一撩袍角,起身立在茅焦身旁。
在楚姬惊恐摇头,而茅焦面带期待时,他昂首挺胸,朗声道:“公子扶苏不同意迎回赵太后!”
他的声音还带着奶,却掷地有声。
苏檀目光灼灼,他扬声道:“父王尽管做心中所想之事,这背后的不平,扶苏已然长大,可以替你背负了。”
楚姬神色茫然无措,而茅焦却瞪大双眸:“公子糊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