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了这是?”
“谁家的娃打架了?”
“都在这儿看啥呢?”
人虽然多,却也没听见打架吵架的声儿,这是已经打完了这是?
“电视机!”
“咱村有了电视机了!”
“啥是电视机呢?”
“哎呀,你看了就知道了,跟你也说不清楚!”
“要往小学校安呢?”
“啊?是村委给小学校买的?那村委会有没有呢?”
“咱们以后能不能过来看电视?”
“不知道村委有没有,应该也是有的吧?”
“快看,房顶那个东西,就是天线吧!”
“那以后小学生们不就都能看电视了?”
“咱村哪来的钱了?”
“这谁知道,村长就在里头,要不你去问问!”
“哎呀!你们都不知道,这哪是村委给安的呀,是人家有人捐的!”
“放屁!谁这么大方,一台电视机说捐就捐?”
忽然一阵欢快动听的声音从小学校办公室里传出来,正议论纷纷的村民们都安静了。
大伙齐刷刷地看向办公室的玻璃窗。
窗子里透出一个四四方方的东西,看着有一口锅那么大。
这四四方方的东西上,就有闪亮亮的画面在不断变幻,声音也是从这东西里头传出来的!
收音机已经很是金贵,而这东西应该比收音机要金贵好几倍!
“啦啦啦!小英雄,保卫祖国保卫家!”
童声嘹亮,一个大眼睛的军装男孩举着枪行进着,卡通形象的儿童片村民们还是头一会儿见着,一点也不耽误他们瞧得目不转睛。
“呀,是小英雄张贵娃!”
这故事,在收音机里都播过,全村老少至少有一大半的人都知道这个故事。
“第三集 !啊!前头还有两集,咱们都没看上!”
偏偏这会儿村长就堵在了窗户跟前了。
“村长,让一让呗!”
“是啊,再往边上挪挪,都挡实了!”
村长举起手来,“就说两句话,不耽误大家看电视哦!”
“吃水不忘打井人,大家知道这电视是怎么来的吗?”
“这是江易去欣城,千里迢迢地背回来,捐给小学校的!”
“以后大家每天晚上,都能来看一看全国新闻,是不是应该感谢一下江易啊?”
“啊?江易?”
“从欣城背回来的?那得花多少钱?”
“真捐啊?”
“江易真大方……啊,我的意思是,江易真是个好小伙!”
“感谢江易!”
“感谢感谢!”
“以后江家有什么事儿,咱能出力的一定出!”
“对对对!江易这娃,从小看着不吭声,心里老有主意了,果然长大了就是有出息!”
为了看到电视,村民们的好话,那是不要钱一样地往外倒。
不过这会儿江易早就已经回了自家院子。
他对跟人挤成一堆看电视没啥兴趣。
要是想看电视的话,他完全可以再拿出一台来自己偷摸着看。
只是这个年代的电视台实在太少了。节目又过分单一,他是真懒得守在电视跟前了。
作者有话说:
第133章 八零年代(42)
夜间九点五十了, 夜幕下的大江村小学却还是那么的热闹。
几乎整个村子的人都跑来看电视这个稀罕物了。
只要是看过一眼的,谁能舍得离开呢?
看完了新闻看采访,看完了采访看电视剧……
嘿!
那电视剧, 就跟真人在眼前似的, 看得真真的,比电影还带劲儿呢!
连上茅房都舍不得动地方,就怕一动就被人把地方占了去再也挤不进来呢!
想叫他们回自己家睡觉?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要不是十点半电视节目全天结束,男女老少这才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小学校。
一路上话题也离不开电视。
“哎, 那王老汉的牛倒底是谁偷了啊?这怎么就不演完了呢!”
“哎呀!这才第三集 ,后头还要接着演呢!”
“还要接着演?那不是没接着么?后头不就换成外国鬼子那些乱七八糟的了么?”
“三奶奶,人家电视台一天只播两集,播完了后头就要换别的节目了!”
“还是我们改兰高中生知道的多!”
“那是不是明天还要这个电视啊!”
“有呢!一天两集,上头写着二十集连续剧,还得播好几天呢!”
“哦哦!那我明儿再来看!明儿我来的时候早点来, 再带上板凳!”
今儿来得急了, 没带板凳,坐在砖头上硌得她屁股疼。
“没想到啊!江胜英的娃有了出息啊!”
“是啊!江胜英要是能回来,看见了那脸上多有光?”
“我看咱们村的年轻人里,就数着江易有本事了!其他人都比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