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种田日常+番外(52)

作者:橙黄绿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周其微微低下来贴了贴方晴被吹的有些发凉的脸,软下嗓音说道:“化雪天冷,进屋暖暖。”

方晴点点头,跟着周其进屋,屋内炉火已经点燃,暖意阵阵,直窝人心,一缕薄阳从窗外照进,暖洋洋洒在地面上,照亮一室静谧。

第26章 元宵

自初一那日出了点太阳,连着后几日一直都是大晴天。

方晴和周其除了初一那日出门拜年,后几日都一直待在家中未曾出门,倒是刘雨这小子有了空闲就爱来他们家坐上一坐,他又是个爱说爱笑的,也是让家里好生热闹了一番。但是今日,他估摸着是没时间来了。

今日是正月初八,又叫谷日。这一天里,若是天气晴朗,人们就认为新的一年稻谷能够丰收,若是天阴则年欠。今天还需要出门劳作,准备春种春耕之事,以求来年五谷丰登。

周其出门去田里育种,方晴在家里编灯笼,今儿晚上天上星斗齐出后,村里家家户户都会在家中祭星。祭星就是制小灯燃而祭之,在家中案头、灶台、门槛等处各放一盏灯花并点燃,以此祈求避除不详之物。

夜色渐浓,今晚村里处处明亮,到处都点着橙黄的灯火,人们在漫天星光下虔诚祈愿。

初八一过,年就过了一半了,剩下的几日方晴没踏出过家门一步,日日坐在家中吃吃喝喝,脸都吃圆了一圈,骨头都坐软了。

等最后一块炸红薯片下肚,元宵节也顺期而至。

早上吃的麦饼,方晴把梅干菜和肉丁、盐一起拌匀调成馅料,又擀了面团捏成碗状,再把馅料放进面团中捏拢,用擀面杖把面团擀平,擀成扁扁的饼状,擀的越薄越好,在放进灶中烤熟就好。

麦饼麦香浓郁,吃起来既能尝到梅干菜的酸味,又能品出一点咸,猪肉的香味又让脆薄的麦饼更加油润,一口下去,满嘴香味。

吃过早食,方晴就拉着周其坐在院里削着竹篾做花灯。元宵夜,放花灯,镇里更是还有猜灯谜,游龙舞狮等活动。只可惜村里离镇上里远,冬日又天黑的早,在镇上玩一遭就来不及回村了。不好往镇上去,村里人就自己在村里结伴放花灯、点面灯、赏焰火,人一多起来,倒也和镇上一般热闹。

两人做了一个上午,快到晌午时才差不都做好一盏灯,最后还剩下些收尾的小事,方晴就撂手交给周其来做,自己进屋里烧菜去了。

中午简单吃了几口,下午,方晴和周其洗净手,在灶房预备做元宵。

今年家中打算芝麻馅和花生馅的各团一些,方晴先从粮仓里舀出足量的花生和芝麻,花生去壳去皮,芝麻洗净后,起锅烧火炒熟。炒熟后,方晴便把两碗馅料加好蔗糖端给周其,让他去外头碾碎,自己则转身去揉面。

几勺糯米粉倒入盆中,倒温水进去拌成絮状,再搅和搅和,下手揉面。今儿得空,方晴还压了些青的红的菜汁儿出来,和面团一起揉,等菜汁儿完全被揉进面团里,面团也揉成光滑一团时,就可以先放在一边,着手准备馅料了。

周其已经在外头用擀面杖把花生和芝麻都磨的碎碎的,方晴接过来,把刚在化好的猪油倒进磨好的碎末里,拌匀后揉成小团,摆在干净的簸箕里。

馅料和面皮都做好了,灶房里位置小,案台上摆这么多东西容易碰着,方晴就端着东西到堂屋里坐着包元宵。

揪一块面团,在手里团圆捏扁,再取一团馅料包入面皮中,用虎口收口捏紧,再用手团圆,最后再在汤圆外头滚上一层干糯米粉,防止粘连,放在簸箕上摆好便可。

元宵易包,只揉圆便好,这了比前段时日的包子好做的很,周其越包越起劲,不过半柱□□夫,所有馅料便都用尽了。方桌上洒了一层细白的面粉,周其拧了条抹布过来上上下下擦了一遍,直把桌子擦了个锃光发亮。

包过元宵,时辰还早,外头太阳正烈,一丝风也无,是冬日难得的好天气。方晴想了想,进屋煮了锅热乎乎的红豆汤,烤了几个糍粑,端在院内桌上边晒太阳边吃上一口。

红豆、干莲子加糖倒入一瓢水大火烧开,水开后转小火熬上半个时辰。红豆汤要等上一会,方晴就先端着两个糍粑出去解解馋。一个糍粑下肚,肚里的馋虫像是被勾醒了一般,嘴巴越发馋了起来。方晴进屋里寻了寻,又端了盘炸麻叶出来,咔吱咔吱的吃了起来。

周其本来中午吃饱了,只是坐在一边看着方晴吃,没防备被他塞了一口绵软弹牙的糍粑,也跟着一起吃起来。

在他们俩把家里能吃的东西都扫光之前,红豆汤终于熬好了。红豆汤汤色浓郁,里头的红豆熬的软烂,唇舌一抿就成了粉,只留下些许甜味在萦绕在舌尖。把烤的焦黄开裂的糍粑洒上黄豆粉,放进汤里泡着喝。

上一篇:花魁他是病美人下一篇:烧灯续昼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