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小镇做题家的极限拉扯/大象塔·寻风(18)

作者:萧墨颜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华兰真想把陈彬脑袋上不剩的几根毛全部揪光。

这事情就像蝴蝶效应,她也没想到给林君玉讲的那道题,最后要把她自己逼上梁山。

“我们班还有两个名次更尖子一点的,但是平时看他们比较安静,跟同学交流也不多。老师觉得还是你比较合适。”

陈彬的意思很坚决了,他已经用他聪明的脑瓜观察选择过了——非她不可。除非华兰现在马上在地上撒泼打滚,或者编出什么令人声泪俱下的理由,不然她就新官上任。

她沉默了一会儿,艰难地开口:

“我试试。”

陈彬开心地挥挥手让她回去了。

走出办公室的时候,华兰那一时的冲动慢慢消退下来。她说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会答应陈彬,如果是初中的她,宁可反复拒绝也不想管这些事。

和以前相比,确实有东西发生了改变。

沉默的那几秒里,说不清是什么起了作用。

也许是规则,这就是安放她自己的规则。

第8章 “大家新年快乐”

◎她是最懂事的,她不会大哭大闹,不会歇斯底里,她只会淡淡地说一句“我知道”。◎

很早开始,华兰就不喜欢过年了。

她尤其烦年夜饭和走亲戚。

年夜饭是在外婆家吃的。外婆子女三个,妈妈是最小的那个女儿。大舅家的表哥比她大六岁,二舅结婚晚,但和二舅妈前两年生了二胎,目前儿女双全,一个刚上小学,一个幼儿园。

大舅妈常常感慨,就是没赶上时候。二胎政策开放的时候她已经不适合生育了,否则她也得给景诚添个弟弟或者妹妹,让这个家孩子更多一点。

华兰自私地想,幸好是这样。小表弟小表妹处于熊孩子阶段,表哥又臭毛病一堆,再多个哭哭啼啼的小婴儿,这个年不过也罢。

陈景诚是华兰表哥。

她不喜欢这个表哥,表哥也并不喜欢她。因为六岁的年龄差,华兰还在幼儿园拍皮球的时候,陈景诚就已经是带着红领巾的小学生了。

小学生,特别是带了红领巾的小学生,对幼儿园有一种天然的鄙视。

那种感觉就像,切,怎么还在滑滑梯啊,我们都已经在算数学题了。

或者,怎么还算不清加减法啊,我们已经引入未知数了。

他忽略了年纪差的概念,不知道自己作业本上那些“高深”的符号总有一天会转移到华兰的作业本上,不知道那时候的华兰得到的红勾勾是不是比自己多。

这个世界知道的越少越无畏。那时候的陈景诚完全没意识到自己的无知,所以胆子出奇的大,只是鄙视知道的比自己少的华兰。

华兰小时候还是个挺爱闹腾的小姑娘,精力旺盛。大舅家和她家住的很近,但陈景诚从来没带她玩过,他羞于让自己这个什么都不懂的小表妹见到自己的朋友。

“带她干什么?我们去看《钢铁侠》,让她坐在旁边玩芭比娃娃?”陈景诚曾这样和华兰的大舅发火。

陈景诚小时候的优越感来自很多方面,比如说他是这个家最大的孩子,拥有最出色的成绩,最后考进了安川中学,完美地继承了曾祖的衣钵。

陈景诚的曾祖,就是华兰的曾外祖,是陈家极具传奇性的一个人物。若把安川历史往前倒到建国以前,陈家怎么也算个地方乡绅家庭。那时候安川郊区的一片田野全归陈家所有,陈老太爷正当年少,考进了安川中学的前身——安川地方初等学堂,之后一路又考进了中国航天航空大学。

故事到这儿,演变出了好几种版本。有说曾外祖是中国航天事业做出过贡献的,有说曾外祖曾跟黄埔军校或者某位张姓军阀有勾连的……总之都用庄重的历史为他增写了传奇。

华兰不知道哪一种说法可以相信,其实大家也只是在众说纷纭的传奇里用老一辈的光辉岁月聊以□□。但大家都知道最后的结局——49年的时候陈老太爷没有选择南迁,而是留在了浙南小城安川务农。特殊历史时期当中,陈家的土地被没收,再也没有当年乡绅的辉煌。

后来改革开放,新区建立,安川经济转型,彻底把这个旧时代的乡绅家庭抛在了后头,留在了老城区烟土的回忆里。

航天的英雄事迹不可追,保守的陈家人也没有全然从经济转型里受益。安川与陈家最紧密的联系,竟然是安川中学。

后来的华兰也确实在校史馆里,翻到过自己曾外祖的名字:陈象武。

陈家每一代人,都有川中生。

华兰犹记,六年前陈景诚被安川中学录取的时候,有多么耀武扬威。曾外祖那时还神志清醒,包了好大一个红包给他。陈景诚平时就对华兰冷冷的,那时天天拿着红包跟他炫耀,恨不得用鼻孔对着她。

上一篇:诱潇潇下一篇: 位面饭馆经营[美食]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