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的房屋都有门槛,高些的有一尺,矮些的也有半尺。
有些是用砖头砌的,有些是木头做的。
秦老汉家是木屋,木门槛已经被磨得蹭亮了。
“大哥,三弟,我们坐外头吧?”李二公子一向不记较这些细节,他先走到屋外寻地方坐去了。
秦老汉家的墙壁下,堆着几个长短不一的粗木头,大约是盖房子剩下的。
李二公子挑了根木头坐下来。
世子走去挨着他坐下。
老三李兴安没去,而是跟着李玉竹,来到了屋后小院中。
两人一起杀洗起了野兔。
秦老太烧了一壶热水,拿着三个碗走到堂屋来,朝大家笑着道,“喝点热水吧,暖暖肚子。”
薛氏皱眉说道,“可我们有九个大人啊,这三个碗,不够分呢。”
秦老太愁苦起来,“家里没那么多的碗……”
王妃韦氏横了薛氏一眼,“行了,总比没有好。”
薛氏不想跟人共用一个碗,抢了个碗拿在手里。
她疑心没洗干净,倒了点热水冲洗。
看到碗里白白的热水,她挑眉说道,“怎么是白水,没茶叶?”
秦老太尴尬起来,“吃不起茶……”
王妃韦氏看一眼薛氏,“入乡随俗。”
薛氏抿了抿唇,端着碗暖手,没喝。
王妃韦氏冷着脸横了她一眼。
另外两个碗,一个由王妃韦氏拿了,和女儿们一起用了。
另一个由庐陵王李伯暄和儿子们一起用了。
至于两个小小娃,他们不需要喝水。
因为半岁的李果果,已经歪在薛氏的怀里睡着了。
两岁半的李景,也靠到了李玉恩的身上,直打哈欠。
小眼睛忽而撩一下,忽而闭一下。
李玉恩受不了他的重量,将他放在地上坐着,让他趴在条凳上打盹。
热水吹凉下肚,很快就驱散了身上大半的疲劳。
庐陵王李伯暄的精神好了不少,他问起老汉。
“老丈,我们想在此村中寻地方安脚,不知哪家可有房舍相借?”他可没钱买,先借来住几晚再说。
有钱了再换大房子住。
秦老汉摇摇头,一脸的为难,“咱们村是小村,只有八十九人家。家家都穷,没有多的房舍啊。”
庐陵王李伯暄失望起来。
薛氏不满老汉的回答,她问道,“八十九户户人家,你都清楚他们家的情况?”
秦老汉点头,“我大儿子是里正,各家什么情况,他常有对我说。”
第12章 还有个办法
薛氏又说道,“你儿子是里正,权利不小吧?叫一户人家腾出几间屋子借我们住住,应该没问题吧?”
这话说得,连庐陵王也听不下去了。
他马上沉下脸来,重重地咳嗽着,提醒着薛氏说话不要太过份。
但薛氏似乎没有听见。
好在秦老汉又说道,“那……那怎么行?那叫人住哪儿去呢?再说了,里正就只是给亭长跑跑腿的,传传话的人,算不得官。”
薛氏失望了,哼了一声,把头扭过去。
“行了,明天再说吧。”庐陵王沉声说道。
这时,秦老汉又说,“还有个办法,不知几位愿不愿意。”
庐陵王忙说道,“老丈请讲。”
秦老汉便说道,“刚才咱们去的那座山,叫牛头山,靠北面的半山腰上有个山洞,洞可不小,有我家这堂屋的三个大小了。你们实在找不到地方落脚的话,可以暂时住那里。”
薛氏马上嚷道,“山洞怎么住人?万一有野兽闯进去怎么办?”
“我看可行,就这样吧,明天去看看。”庐陵王妃说道。
总比在野地里住着强吧?
不光有野兽,还会冻死。
“就这么定了,今天叨扰老丈家一晚。”庐陵王做着决定。
薛氏心里不愿意,她跑到外面找丈夫诉苦。
哪知世子却说道,“有山洞住啊?也不错的。”
薛氏气得扭身进了屋。
后院中,李玉竹和李兴安两人一起将野兔杀洗好了,切成块放在小炉上的罐子里炖起来。
半个时辰后,炖肉的香气,渐渐四溢开来。
似爪子一样挠人肚肠。
大家闻着肉香,精神头又好了不少。
大郡主二郡主,伸着脖子频频往后院看。
正在打瞌睡的薛氏,一下子瞌睡全无,飞快跑向后院。
“肉炖好了吗?”她两眼放亮盯着炉上的沙罐。
“没好!”李玉竹淡淡说道。
野兔是她捡的,杀洗是她干的,炖熟也是她。
所以,野兔肉怎么分吃,她说了算。
越急着问,越没得吃。
薛氏指着装肉的罐子,“这都冒热气了,香气都出来了,怎么没熟?”
在一旁帮忙的李兴安,最不喜欢薛氏了,冷冷朝她翻了个白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