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什么亏心事,他能说出来吗?
当然是得闷在心里,还要闷得死死的。
他当年不想李伯暄一家回来,但为了让李家救裴家,他只好厚着脸皮去求李家回来。
将李家求回来了,可不是求回来当皇帝啊。
这亲家公将来压他一头,他还怎么亲近孙子?
李伯暄像是看出了他的想法似的,他越是躲,李伯暄越是找他说话,还命人请他到近前来坐。
“说来,朕还要感激裴丞相,若不是裴丞相的相助,朕也回不了京城,大郎,替朕敬裴丞相一杯。”
这话说得意味深长,不少人都朝裴丞相看来。
“是,父皇。”李兴茂提了酒壶,端了酒杯,来到裴丞相的桌子前面,他给自己倒了一杯酒,又给裴丞相的酒杯满上,“裴丞相,请。”
裴丞相窘着脸,只得道了谢,又说道,“大皇子殿下,请恕老臣腿脚不便,不能起身,还望见谅。”
李兴茂道,“丞相大人不必自责,你腿脚不便,不必起身了。”
另一边,是韦氏和韦家人在说话。
今日的韦老太太,无疑是最受人瞩目的那一位。
因为韦氏相陪,不少诰命夫人们,都来敬韦老太太。
韦老太太心中感慨,总算熬过来了。
李玉竹的记忆中,没有参加过这等宴席,不过她并不怕被人询问。
穆元修似乎也不怕。
两人落落大方地与人攀谈。
有人想刁难他们,问些古怪的话,全被他们应付着过去了。
不少人暗暗称奇,不是说,这三女婿是个乡下人么?
但说起话来,竟一点不输于京城的公子们。
坐在李兴茂身旁的柴娥英知书达理,面对有人来敬酒,也做得毫无纰漏。
.
宴席一直吃到二更天才散。
李家兄妹们向父母告别后,各自坐马车回各家。
李兴茂的马车里,因为有三个孩子,最是热闹。
李昱困得不行,抱着李景已经迷糊得睁不开眼了。
果果也哈欠不断,只有李景,显得格外的兴奋。
他趴在车窗口,指着夜色中的京城,不停地嚷着,“那里好好看,啊,那里好亮。果果,小昱,看这里呀,这里好多人,天黑了,他们怎么还不回家?”
李景看到的是夜巡兵,这时候正是他们当差的时候,当然人多了。
柴娥英也很累了,她靠在李兴茂的肩头,不想说话。
李兴茂看她一眼,呵斥着李景,“别吵了,大家都困了,弟弟都睡着了。”
李景回头来看,可不是么,除了他在兴奋,大家都好像都累了。
李景这才不说话了。
嘉福宫就在皇宫的隔壁,只相隔了几百步。
马车跑了没一会儿,就停了。
内侍官和宫女们,服侍他们一家子下马车。
下了车,果果和李昱又一起醒了。
有年老稳重的嬷嬷走来,要引着三个孩子走路。
但李昱怕生,不肯要她们,加上他正犯困,缠着柴娥英不放手,“娘,娘抱。”
“好好,娘抱。”柴娥英只得将李昱抱起来。
李兴茂则牵着李景和果果的手。
一家子进了嘉福宫。
虽然是夜色中,但柴娥英还是看出了,这座小宫苑的华丽与庄严。
“殿下,娘娘,请这边来。”引路的内侍总管,提着灯笼在前面引路,“卧房的寝具,殿下和娘娘今晚先用着,有什么需要添置的,殿下和娘娘明早找咱家来添置。”
柴娥英点头,“有劳公公了。”
“这是咱家的份内事。”内侍总管微笑道。
在宫苑的后宅中,一路蜿蜒,最后,他们在一座大院落前停下了。
进门后是院子,左边是花园,右边是小亭子和小荷花池,后面一排房子的中间是正堂,有左右厢房。
李兴茂给柴娥英作介绍,这里有多大,有多少屋子。
柴娥英一一记在心里。
七间房,足够他们一家五口住了。
李兴茂又道,“这只是嘉福宫中的一处院落,这宫苑内,像这样的院落还有三处,等孩子们大了,再让他们分屋住去。”
柴娥英微笑道,“好。”
“今天天晚了,明早我带你去逛逛这座宫苑。”李兴茂又笑道。
“好。”柴娥英疲倦地应道。
她确实累了。
是笑累了。
说了半天话,陪了半天的笑脸。
.
李兴茂两口子入住嘉福宫的事,很快就传开了。
次日,整个京城都知道了这件事。
这天,因为长途赶路,李伯暄没有要求李兴茂入宫上朝,而是命他在家陪妻儿熟悉新住处和京城。
上午,李兴茂带着柴娥英和三个孩子,将嘉福宫逛了一圈。
嘉福宫并不大,不及庐陵王府的四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