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三山见到苏简也很惊讶:“苏同志,你怎么在这?”
苏简实话实说:“来看朋友。”
刘三山也没再多问,对苏简的举报不成立,他们没有权利干涉苏简的行动自由,侧身准备进院子,苏简忽然叫住他们:“要是我没猜错的话,两位公安同志是来找江晴的吧?”
李四海惊讶:“你怎么知道?”
苏简:“我不仅知道你们是来找江晴的,我还知道我们如果走了的话,你们就找不到人了。”
两人这才意识到苏简身边的就是他们要找的人,刘三山问:“你就是江晴?”
江晴看了眼苏简,点头。
刘三山:“之前你丈夫的单位是不是发过一辆自行车,自行车还在吗?”
“在的。”江晴看回答道。
刘三山:“我们可以看一下吗?”
江晴点头,带两人来到自行车棚,把自家的自行车指给他们看。
刘三山拿出笔记,将上面的数字和自行车核对,对李四海微微点头:“是脏车的编号,这辆车的确是赃物。”
江晴震惊:“你说什么?什么赃物?这辆自行车明明是我丈夫他们单位的奖品。”
刘三山:“江同志,你别着急,我们也是按规章制度行事,你这辆车上的编号确实和被盗的自行车编号一致,按照规定,我们需要暂时没收赃物,不过你放心,等事情查清楚之后,我们会还给你的。”
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江晴知道再多说也是没用,她看向苏简,苏简的目光却落在自行车上面,若有所思。
刘三山和李四海准备把自行车推走,苏简忽然问:“如果这辆自行车是在我家发现的,你们二位会怎么处理?”
刘三山不知道苏简为什么这么问,但还是实话实说:“这辆自行车是赃物,如果是在你家发现的,那你就犯有窝藏赃物的嫌疑,我们会把你带回警局调查。”
苏简问:“如果我说,江晴可以替我作证我没有偷盗,自行车是从她手上买的,你们会信吗?”
刘三山想都不想就摇头:“一般来说,正规单位不可能把赃物当作奖品发放,而你看起来和江同志关系很好,所以我们更倾向于认为,她的证词不可信,她是在故意包庇你。”
苏简:“也就是说,这辆自行车如果是在我家发现的,我就百口莫辩了。”
李四海:“话也不能这么说,请你相信我们的办案能力。”
就你们刚刚的回答来说,这话很没有说服力啊。
苏简不相信刘三山二人会还她清白,说不定还会为了尽早结案,直接让她顶罪,不过这话就不好当着人家的面说了。
刘三山把自行车当作赃物带回警局,江晴也被带过去做笔录,苏简陪着去,一路上把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在头脑中整理出一条线。
先是陈秋礼假装在街上偶遇,提到供销社最近会来一批自行车,然后就是供销社出售自行车和彩电,一位主任包了最后的自行车和彩电,苏简没能买到。
第二天,江晴跑来告诉她说水利局提前评选优秀员工,蒋向前评上了,而优秀员工的奖励就是一辆自行车。
以苏简和江晴的关系,有这样的好事,江晴肯定第一个想当苏简。
苏简收到消息,拿着早就准备好的钱和票,打算去水利局领那辆自行车,如果不是路上正好碰见有人在供销社退货,她已经把那辆自行车骑回家了。
这样赃物自行车就顺理成章的到了苏简手里。
过了几天,有人举报苏简收藏赃物,公安上门,如果苏简家里的是江晴那一辆,公安直接就能人赃并获,苏简就是有十张嘴也说不清了。
就像刘三山刚才说的,水利局怎么可能把赃物当做奖品发给优秀员工?他们肯定不认。反正自行车不在员工手里,怎么狡辩都行了。
而公安破案心切,好不容易找到线索,又是人赃并获,肯定不会轻易放过苏简,少则定她一个购买赃物的罪名,重则也许直接说自行车就是她偷的。
设局之人可说是心思歹毒至极,而又设计得极为巧妙,连苏简都没能察觉出蹊跷,要不是出了意外,她恐怕已经被人算计了。
现在知道明面上算计她的人是陈秋礼,却不知道陈秋礼背后的人是谁。
凭他一个人,不可能实施这么严密复杂的计划。
录完口供出来,江晴都没心思让苏简给她做好吃的了,担忧道:“苏简,我现在该怎么办?公安会不会把我抓起来啊?”
苏简让她放宽心:“公安同志既然现在没有拘留你,之后肯定也不会为这件事抓你,而且你和蒋向阳是一家,蒋向阳单位发的自行车出现在你手里再正常不过,他们只要去水利局一问,便能知道,至于脏物自行车是哪来的?就要去问水利局的领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