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事情进行到这一步,严厉之已经很清楚这根本就是一个局——一个吴王联合陛下布好的局:裴相此时出山,陛下又将他派来旁听三司会审,又将郑公公派去名为看管,实为照顾吴王,这局陛下怎么可能一无所知。甚而有可能,吴王殿下就是在陛下的授意下,布得这个局。
虽然里面有些东西可能出离了吴王的掌控,比如殿上的大打出手,比如城外的暴乱,比如张观主的死,但是这个局本身并没有变。
偏生朝廷中的官员竟然利令智昏到这种地步,这一层都看不清楚,就敢跟着对吴王出手,想来现在吴王应该也很头疼。倒不是头疼这个局没生效,而是头疼网住的鱼太大太多,反而失了最初的本意。
严厉之略带怜悯的看了看面前的两人,轻轻哼了一声:明明身在网中却还想着要对付织网之人。
既然已经认定了面前的两位已然是冢中枯骨,严厉之自然不屑再跟他们虚与委蛇,草草吃了两口宵夜,思绪飘飞间,却听见前面大堂甚是热闹。
薄薄的一道壁板根本挡不住裴相的声音:“哟,老二吃的不错啊!”
裴济号称千古名相,是说他才具超卓、横压古今,但是若说起品性行事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裴济不是一个以清廉著称的官员,相反,在永昌一朝的官员之中,要论起家产豪富,生活奢靡还没有人能出裴济之右,就连素来以有钱著称的太尉卢裕,比起裴济来也是远远不如。要说这么多的家产都是靠裴济的俸禄当然不可能,即便关中之乱后他居功至伟得到无数赏赐也是一样。
裴济家的书
斋名叫做“四爱堂”,并常以“四爱老人”自居。所谓四爱,却不是常人所道的梅兰竹菊之类,而是:爱美酒醇酿,爱佳肴珍馔,爱器物奇珍,爱绝色佳人。
有此四爱,裴济当然不可能是一个葳蕤自守的清官。自身如此,故而裴济为相之时同样不太在意官员的品格操守:并不是说裴济觉得德行毫无用处,而是他觉得相比较德行这种东西,一来无法考察,而来也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与其强调礼法德行这种东西,不如通过律令和制度来保障官员的行为不要偏离正轨。
裴济既然顶着一个“四爱老人”的雅号,对于美食自然有一份由衷的喜爱,洛阳城内大小的酒楼饭庄,偏狭小铺,乃至于名门家宴,寺观斋菜,凡有可取之处的裴济绝没有不知道、没吃过的。
此刻一闻李禅拿出来的几道夜宵菜肴,便知道这定然是宫里的小厨房的手艺,立刻食指大动起来。
须知皇宫内院人口众多,几千人的饮食自然是个大问题,皇帝的御膳自然有御膳房料理,但是后宫各个宫室的就不可能享受这样的待遇了,大多是由宫里的尚食局统一料理分发。几个位分较高或者比较受宠的妃嫔就会有特许拥有自己的小厨房。
作为常常被赐宴的大臣,裴济知道御膳房的菜很难吃:由于皇帝饮食的特殊性,所以不管是材料还是做法都规定的极死,能用的材料往往既不新鲜,也不应时。而且为了随时随地都能端上来给皇帝享用,所以常常是早早的就备好了所有的菜色,一直在火上温着。
这样一来上来的菜肴自然谈不上美味。相比较御膳房菜肴强调气魄、规模和形式的特点,宫里的小厨房的菜式没有那么多的禁忌,选料往往更加灵活多变,味道也更加好些。
只不过小厨房一般都是单供妃嫔皇子们的饮食,外臣基本没有什么机会接触,裴济也是当年在集贤殿做太傅的时候沾着太子和老二的光吃过几次,至今想到还是口舌生津。
此刻看到李禅的食盒更是眉毛耸动:“嗯,这可不像是华林园的厨子的手艺。倒像是当年在集贤殿的时候,慧妃娘娘送来的食盒……是郑公公做的吧?”
李禅看着裴济的模样也是一阵好笑,谁能想到天人一般的裴相公还有这样的一面呢?
李禅从食盒里又拿了一份出来,郑公公生怕李禅吃不饱,一应东西都备了双份:“裴相好眼力,这是郑公公的手艺,郑公公还特意托我给您带了一份呢。”
第451章 各出奇招(一)
裴济一看立即眼睛放光的结果,乐道:“哈哈哈哈,这怎么好意思呢,难得郑公公还记挂着我呢!”说罢也不跟李禅客气,乐呵呵的捧着吃食回了位置,大快朵颐起来。
裴济毕竟上了年纪,吃了一半已然是饱了,一面拍着肚皮一面笑嘻嘻的看着李禅:“老二啊,你现在是越来越会说话啦,郑公公又不知道我今天过来,怎么会专门给我带宵夜。是本来就给你小子带了双份吧?你小子该不是自个儿吃不完找我帮忙吧?”